当前位置:主页 > 饮食营养

猪身上的部位常吃生病少

时间:2017-03-08 13:41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有不少的人认为,吃动物的内脏是一件很“重口味”的事情。其实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比如,陈乔恩就自曝很喜欢吃动物内脏,比如吃鸡睾丸丰胸。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猪脾,想知道它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吗?

猪脾的功效与作用猪脾有益脾胃,助消化之功效,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食欲减退。猪脾、猪胃与粳米煮粥,有疗补脾胃的作用。

猪脾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助消化。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食欲减退。如《圣济总录》猪脾粥,猪脾1具,猪胃1具,切细,同大米煮粥食;民间也有将本品剁细碎,稍加葱花、食盐,以荷叶或菜叶包裹,煨熟食。猪脾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猪脾可用来制取转移因于(TF),TF是一种低分子肽一枝耷酸复合物,是介导细胞免疫的重要淋巴因子之一。能将供体的细胞免疫能力,特异地转移给受体,使受体具有供体的细胞免疫能力。

 

 

猪脾的药用价值

健脾胃,消积滞。用于脾胃虚热,脾积痞块。

1治脾胃虚热:(猪脾),陈橘红、生姜、人参、葱白(切,拍之)。合陈米水煮如羹,去橘皮,空腹食之。

2治脾胃气弱,不下食,米谷不化:猪脾一具,猪胃一枚。上二味,净洗细切,入好米两合,如常法煮粥。空腹食。

3治脾积痞块:猪脾七个。每个用新针刺烂,以皮硝一钱擦之,磁器盛七日,铁器焙干,又用水红花子七钱,同杵为末。以无灰酒空肚下调。猪脾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适量;或入散剂。猪脾的副作用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

猪脾的营养价值

1猪脾有益脾胃,助消化之功效,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食欲减退。猪脾、猪胃与粳米煮粥,有疗补脾胃的作用。

2猪脾经蛋白酶水解制取的猪牌水解物,配合肿瘤化疗,不仅可减轻和防止白细胞的减少,对提升血小板。血色素及红细胞也有一定疗效,对骨髓有一定保护作用。

3猪脾水解物含有短肽、氨基酸、核酸降解物、维生素B12、胆碱和叶酸等,这些成分能参与和影响体内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刺激造血功能、保护肝脏,并有一定滋补强壮作用。

 

 

猪脾的食用方法

虽然脾脏也可以入菜,但西方国家通常是当作宠物食品。美食家的评价一般不高,脾脏不是用来做香肠,就是和心脏及肺一起慢煨。猪脾和猪胰的区别猪的脾脏在古时候也被称之为猪联贴,而常常很多人都分不清猪脾和猪胰,也就是猪的脾脏和胰腺,很多人都很喜欢叫错。而两者其实是不同的,那么猪脾和猪胰怎么区别呢?

联贴是猪的脾脏之俗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一豕》里写到“脾,俗名联贴。”脾脏是扁平长条形,鲜红色,上面挂些白油。

猪脾有益脾胃,助消化之功效,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化、食欲减退。而猪胰是偏白色的,胰腺含有丰富的蛋白酶,以前我们祖先一直利用胰腺这个特性做肥皂,叫“猪胰子”,据说用猪胰子洗手洗脸皮肤特别滋润光泽,现在还有人管肥皂叫胰子呢。

具体说来脾脏是造血的,胰腺是分泌消化酶管消化的,大名鼎鼎的胰岛素就是胰腺分泌的。中国人一直讲究以形补形,所以很多糖尿病人都把持猪胰腺当偏方,但是好像没什么大作用,一高温酶的活性不就消失了吗。

常吃猪膀胱补虚解毒效果好

猪脬,中药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的膀胱。宰杀后,刮去猪毛,剖腹,取膀胱,鲜用或晾干。本品是一种半透明状薄膜胶质,有较强的韧性,成圆球状。在肉食制品中叫灌肠,是主要肚皮的材料,是受到大众欢迎的酒肴食品。

猪脬的功效与作用猪脬就是猪的膀胱,不仅可以制作成为了美食,还可以帮助入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益气补肾,还能够帮助我们清热解毒。

猪脬首先是可以帮助治疗腹泻和小便过于频繁的情况,帮助健脾胃。其次猪脬是男性补虚壮阳的好物品,并且除此之外,猪脬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于女性产后的身体补充也有很大的好处。

 

 

猪脬的药用价值

1治遗尿:

猪脬一个。以糯米浸洗白净,入椒、盐于内,煮烂。切碎食,蘸茴香末吃,以好酒送下,空心临卧各吃一服,当饭为妙。

2治渴疾,饮水不止:

干猪胞十枚。上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3治疝气坠痛:

猪脬一枚(洗),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填满;入青盐一块,缚定。酒煮熟食之,酒下。其药焙捣为丸服之。

4治肾风阴囊痒:

用猪尿胞火炙熟,空心吃,盐汤咽下。

猪脬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炙食,适量;或入丸、散。

 

 

猪脬的清洗方法

1将猪脬用清水洗一二次,然后放进水快开的锅里,经常翻动,不等水开就把猪脬取出来,再把猪脬两面的污物除掉就行了。

2猪脬用清水洗二次,加适量白醋和生粉擦洗猪脬去掉异味,再用清水洗干净醋和生粉。

3将猪脬翻转用食盐搓擦,用清水洗干净,去除异味。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落叶)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