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饮食营养

地瓜的营养价值

时间:2016-12-27 15:49 来源:互联网
字号: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红薯叶,即秋天红薯成熟后地上秧茎顶端的嫩叶。测试表明,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将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因此,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其为“蔬菜皇后”。研究发现,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近年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红薯叶热”。用红薯叶制作的食品,甚至摆上了酒店、饭馆的餐桌。在我国,城市超市里见不到有红薯叶出售,农民收获红薯后将红薯叶,连同茎一起丢在地里,或用作喂牲畜的饲料,这是非常可惜的。红薯叶的吃法很多,这里略做介绍。选取鲜嫩的叶尖,开水烫熟后,用香油、酱油、醋、辣椒油、芥末、姜汁等调料,制成凉拌菜,其外观嫩绿,能令人胃口大开。还可将红薯叶烧汤,或在熬粥时放入。日本市场有罐装腌制的红薯叶小菜出售,我们也可加盐将其制成咸菜、小菜,供佐食用。

红薯的不足之处,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但是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已经不再把红薯作为主食,它缺少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通过其它膳食加以补充

红薯含有的赖氨酸,比大米、白面要高得多,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促使上皮细胞正常成熟,抑制上皮细胞异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氧自由基,阻止致癌物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合,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

吃红薯要讲科学,否则吃后难以消化,还会出现腹胀、烧心、打嗝、泛酸、排气等不适感。

抗癌功效

最近,我国医学工作者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后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

无独有偶,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黄金花椰菜、油菜、苤蓝、芥末、芥子菜、西红柿 、小松菜、洋葱、大蒜、青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本草纲目拾遗》说,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金薯传习录》说它有6种药用价值:治痢疾和泻泄;治酒积和热泻;治湿热和黄疸;治遗精和白浊;治血虚和月经失调;治小儿疳积。《陆川本草》说,红薯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红薯含有大量不易被吸消化酵素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通便作用。另外,它含量丰富的β-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实际上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

中医入药

红薯块根有白色、黄色、淡紫红色等不同。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冬季采取,洗净,除去须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宽肠通便,生津止渴(生用)。

[参考]含糖类、维生素C、胡萝卜素(红皮黄心薯所含较多)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气弱,大便秘结;肺胃有热,口渴咽干。

[用法]生、熟皆宜,吃法很多。

[注意]

本品生、熟性能有别,已如前述。诸薯中,白心者味稍淡,但质脆多汁,生食较好。黄或红心者味较甜,但质紧实,汁略少,以熟食为好。

“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本草纲目拾遗》)胃酸多者亦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反酸。素体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附方]

红糖煮番薯:番薯500g,红糖60g。加水适量煮至熟透,食薯喝汤。

源于《金薯传习录》。其中说:“酒食内伤,因湿成热,因热成黄者,用此薯煮食,其黄自退。”现变通如此,亦可作黄疸(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食用须知

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及钾、铁、铜、硒、钙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但要注意,红薯吃起来也有讲究。

一、红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因为红薯中的淀粉颗粒不经高温破坏,难以消化。

二、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红薯的含糖含量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烧心”。胃由于受到过量胃酸的刺激而收缩加强,胃酸即可倒流进食管,发生吐酸水。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三、另外,红薯的糖分多,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容易发酵,使腹部不适。中医认为,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四、红薯的不足之处是缺少蛋白质和脂肪,但是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已经不再把红薯作为主食,它缺少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膳食加以补充。

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 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如果感觉胃部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溃疡。

【红薯何时吃对身体最好】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最重要的是,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这种情况下,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 红薯放久了,水分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分蒸发减少,相对的增加了红薯中糖的浓度。二是在放置的过程中,水参与了红薯内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变成了糖,这样使红薯内糖分增多起来。因此,我们感到放置久的红薯比新挖出土的红薯要甜。

药用食谱

1.红薯煮食,可治热黄疸。在采用此饮食疗法的同时,患者应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重症的治疗。

2.红薯叶250克,加油、盐炒熟,一次吃完,一天两次,可治便秘。

3.生红薯叶,捣烂,调红糖,贴腹脐,可治大小便不通。

4.干红薯藤适量,水煎服,可治消渴。

5.每天早晚用红薯粉调服,可治遗精、淋浊。

6.新鲜红薯叶90~120克,水煮服,可治小儿疳积、夜盲。

美食烹饪

一、香蕉红薯饼

材料:

黄心红薯1只300克左右、香蕉1只、糯米粉3汤匙

做法:

1、红薯洗净去皮切小块

2、红薯隔水蒸软,趁热压烂成泥,加入糯米粉揉成粉团(如果过干,可以酌量加热水)

3、将粉团搓成条再分成小份

4、香蕉去皮,横切成圆薄片

5、将粉团揉成球状,再压扁,将一块香蕉片至于薯泥皮内包裹起来,再捏成圆饼状

6、不沾锅倒少许油烧至五成热将饼放入,中火煎至金黄

7、翻面煎至金黄即可

二、酸辣红薯粉丝

三、素火腿炒红薯

四、炒红薯泥

五、家常拔丝红薯

原料:

红心红薯250克、糖100克、菜油500克(约耗50克)。

做法:

1、红薯去皮,洗净,切成3厘米大小的滚刀块,放入清水中浸洗,捞出,主要是洗去表面的淀粉防止一会一炸就变黑,沥去水分;

2、锅置旺火上,菜油烧至六成热时,放人红薯块慢慢炸制;炸至红薯块充分成熟、外表微黄时捞出;

3、锅内留少量油,加入糖,加少许水不断翻炒;小火炒至糖开始慢慢溶化;开始融化但颜色较浅,并有大的泡泡;全部融化色浅有大的泡泡,注意火候,不要温度太高;此时糖已经金黄色,气泡也开始变小;

4、糖开始变得粘稠有些力度了气泡有的地方变没了,这就要百般注意了,千万不能温度高了,就功亏一篑了糖就会变苦成焦糖了;迅速放入炸好的红薯块;放入红薯块迅速炒均匀即可出盘。

食尚小米的吃拔丝红薯秘籍:由于小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个妙招,盘子上刷一点香油可以不让糖凉了粘在盘子上不好清理,再一个,准备一碗凉开水,吃拔丝红薯的时候,先在里蘸一下不会烫着嘴哈哈,倒人抹油的盘中。用筷子夹薯块拔丝,趁热上席。

相关研究

食物纤维,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尤为宝贵。医学研究证实,缺乏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纤维,可诱发各种生活习惯病和大肠癌。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纤维。多种不溶于水纤维的增加,可有效刺激肠道,促进排便。

人们在切红薯时会发现 ,从皮下会渗出一种白色液体。这种白色液体中的紫茉莉"甘弋",具有缓下作用。食物纤维与紫茉莉"甘弋"的作用相加,使得红薯的通便作用具有不急不缓的良好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诱发癌症、衰老和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