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饮食营养

太晚吃饭更容易胖,哪些食物不宜晚餐吃

时间:2017-08-22 11:2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繁忙的一天过去了,在晚餐时要选择时应要注意一些误区,避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接下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晚餐最常见的误区都有哪些,千万别错过了。

 

1503366328401843.jpg

 

晚餐不能吃的6种食物

辛辣食物:晚餐爱吃辣的人越来越多。晚上吃得过咸过辣,如摄入大量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辛辣的食物,易让肠胃产生灼烧感,导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干燥、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干扰睡眠。

黏硬食物:晚上,肠胃需要温和消化。汤圆、年糕、切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干煸、干炸、水分很少的干硬食物,进入胃内后,会直接影响胃的工作,让消化活动变得异常亢奋,容易导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产气食物:晚上吃一些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包心菜、绿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甜味剂)的饮料及甜点等,会让人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

剩饭:不少老人怕浪费,晚上总吃剩饭剩菜。特别是蛋白含量高的剩鱼、剩肉变质后,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进一步诱发胰腺病变。

含酒精的饮品:睡前饮酒会使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质在体内存积,毒害身体,损伤视网膜,降低抵抗力,并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加重。因此,尽量保证睡前4—6小时内不饮酒,晚上的应酬能少则少。

 

1503366347857281.jpg

 

油腻食物:油腻的食物不仅包括油炸类食物,还有一些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吃后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腺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是“三高”人群,更应该严格控制。

除此之外,晚餐还不宜吃的过晚。

晚餐吃太晚的危害

导致肥胖。长时间饥饿让人对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后饥不择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更爱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惫地凑合吃完晚饭,很多人常是简单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饭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运动,热量过剩,从而转化为脂肪,易导致发胖。

影响睡眠。胃肠被迫“加班”直接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或多梦、浅眠甚至失眠等问题,时间久了让人无精打采,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增加中风几率。晚饭吃得越晚中风几率越高。相反,早点吃饭,保证吃饭时间与睡觉间隔60~70分钟以上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可降低66%。

情绪失控。饥饿感容易让人情绪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训斥别人。调查显示,“路怒族”现象和吃饭太晚导致的饥饿和低血糖密切相关。

胃癌风险高。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过程一般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如晚饭吃得太晚,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如果常吃油炸、烧烤等食品,风险更高。

结石病高发。进餐后4~5小时是人体的排钙高峰时段,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入睡,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易出事故。吃饭太晚往往意味着饿得太久,没有及时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这对大脑功能损害很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和出事故,甚至诱发车祸。

最后,再来看看对于晚餐的常见误区吧。

晚餐的认知误区

拒绝主食、荤菜,只吃蔬菜、瓜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但营养成分比较单一,特别缺少必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如果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会导致低蛋白水肿。不吃主食的女性还会导致得不到足够糖原供能,会使肾脏负担加重。

吃晚饭要吃到饱。晚餐吃得过饱,会增高血糖、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素大量分泌。因为人们在晚上活动量通常较少,热能消耗会很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的脂肪,使人逐渐发胖。所以,晚餐应该清淡,摄入的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0%,这有利于避免和控制发胖。

晚餐后吃甜品。很多的女性都喜欢吃点饭后甜点。但是专家提醒我们,太过甜腻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肠胃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如果晚上活动少,会使得甜品中的糖分难以分解,就会转化成脂肪,导致发胖。长期以往,更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晚上6点后不宜进食。我们的胃一般需要4-6小时,才可以完全把食物吸收、排空。若不及时进食,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因此,一天当中要分配好食物的营养结构,夜间以清淡、维生素和富含纤维的食品为主,比较可保护胃,还不造成肥胖。

每口咀嚼都很快。细嚼慢咽不仅对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有好处,还能稳定血糖、控制食量、保护牙齿,所以,吃晚餐应做到嚼慢点。一口饭尽量咀嚼大约20次。针对晚餐来说,吃饭时间最好能控制在20~30分钟。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