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桌上。往日里接待居民问诊的诊室,此刻正被一场特殊的“考试” 占据——医护人员们围治疗床前,从专注“触诊”开始,旁边的同事则充当“标准化病人”,模拟着咳嗽、胸闷等症状。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岗位练兵的日常一幕,更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以练促学、精进本领的生动写照。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病情复杂且突发情况多,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以前总觉得,常见病诊疗熟能生巧就够了,直到一次应急处置让我意识到‘本领恐慌’。” 范大夫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去年冬天,一位老人在诊室突然心悸气短,虽然最终顺利救治,但过程中暴露的应急反应速度、团队配合细节等问题,让站里下定决心:以岗位练兵为抓手,把能力短板补起来,把服务水平提上去。
练兵内容从“实用”出发,紧贴基层诊疗需求。基础技能上,静脉穿刺、无菌操作、心肺复苏等“看家本领”反复练,每个人都要过“计时关”“精准关”;专科知识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从用药调整到饮食指导,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应急处置中,模拟过敏性休克、心脑血管急症等场景,医护、药房、检验等岗位联动演练,把“治疗室”当“战场”,在实战化训练中磨合流程、提升效率。
更可贵的是,练兵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提升,还有服务理念的转变。在一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拟演练中,大家发现 光会看病还不够,得会沟通——如何用通俗的话解释化验单,怎样引导独居老人按时用药,这些“软技能”被纳入练兵范围,让“有温度的医疗”从口号变成了日常。
如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练兵已融入日常工作午休时的 “知识小测验”,下班前的“病例小讨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个人都在悄悄成长。居民们也感受到了变化:医生问诊更细致了,护士操作更娴熟了,应对突发情况更从容了。“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在社区站就能放心看,就像身边有了‘健康保镖’。”家住隔壁小区的张大爷说。
基层医疗的舞台不大,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康;岗位练兵的形式不复杂,却承载着“守护生命”的重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方寸之间,这群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以练铸能、以学促干,把每一次练兵都当作守护健康的“战前准备”,用过硬的本领筑牢基层健康防线,让“小病不出社区”的承诺落地生根,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细微处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