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怎么按摩穴位可以增高

时间:2015-09-22 17:32 来源:中国网
字号:

怎么按摩穴位可以增高?从中医的角度讲,穴位是养生的重要位置,按摩不同穴位可以起到增高长个的目的,那么怎么按摩穴位可以增高呢?下面为您介绍怎么按摩穴位可以增高,看看吧。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增高?

头颈部增高穴位:印堂、上星、百会、率骨、风池、大椎。

胸腹部增高穴位:膻中、中脘、气海。

腿部的增高穴位:风市、血海、膝眼、足三里、委中、承山、悬钟、三阴交、解溪、侠溪、涌泉。

怎么按摩穴位可以增高?

1、点按印堂穴

位置:两眉毛连线中点。

方法:右手拇指用力按压约9秒,也可以心里默默地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一共36次。

以下所有穴位,除率谷、风池、膝眼外,都用此方法。

2、点按上星穴

位置:头正中线,前发际往后1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上星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一样。

3、点按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二耳尖连线之交点

方法:右手拇指或中指按在百会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4、点按率谷穴

位置: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

方法:两手拇指按在两率谷穴上,同时用力按压约9秒,或心里默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两拇指同时向前揉9次,向后揉9次,再向前揉9次,再向后揉9次,共36次。

中医穴位按摩促进增高

5、点按风池穴

位置:颈后,枕后粗隆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方法:两手拇指按在风池穴上,其余4指放在后头部。两拇指同时用力按压约9秒,也可以心里默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两拇指同时向外揉9次,向里揉9次,再向外揉9次,再向里揉9次,共36次。

6、点按大椎穴

位置:低头时,用右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这就是第七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

方法:右手中指按在大椎穴上,同时用力,方法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7、点按膻中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间。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膻中穴上,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8、点按风市穴

位置:大拇指外侧中线,膝上7寸处。

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腿风市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一样。

9、点按血海穴

位置:在髌骨内上缘向上2寸,股内侧肌上。

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腿血海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的方法是一样的。

10、点按膝眼穴

位置:在髌骨下两侧凹陷处。

方法: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右腿内外膝眼穴上,两拇指同时用力,方法同点按风池穴。

11、点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方法:用拇指端按揉,方法和按摩印堂穴一样。

12、点按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中央。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右腿委中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13、点按承山穴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右腿承山穴上,方法和按摩印堂穴是一样的。

14、按摩解溪穴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间,两筋之间。

方法:拇指按在解溪穴上,方法同印堂穴。

15、按摩侠溪穴

位置:在足背外侧第四、五趾缝间后0、5寸,趾蹼缘后方赤白向际处。

方法:同印堂穴。

16、点按三阴交

位置: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方法:拇指按揉,同印堂穴。

中医穴位按摩促进增高

17、点揉涌泉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方法。拇指按揉,同印堂穴。

18、点按悬钟穴

位置: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方法:拇指按揉,方法同印堂。

19、按摩中脘穴

位置: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中脘穴上,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20、按摩气海穴

位置:前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气海穴上,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21、揉腹

方法:右手放腹部,手心紧贴气海穴处,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两手同时用力,按顺时针方向揉9圈,逆时针方向揉9圈,再按顺时针方向揉9圈,再逆时针方向揉9圈,共揉腹36圈。

22、推腹

方法:做完揉腹动作后,将两手移至上腹部,仍保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同时用力从上腹部推至下腹部为1次,共推腹18次

做完推腹动作后,接着入睡,效果更好。如果还要做作业或干其他事情,最好不要马上起床。全身放松,静卧5~15分钟后,再起床为好。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