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小心这4种异常出汗要警惕体虚

时间:2016-01-04 15:43 来源:中国网
字号: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

头面部出汗多。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手心脚心出汗多。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体虚多汗该怎么补

体虚还可能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两虚,不同的症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及时找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问诊,辨证施治。

气虚

症状: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短气、懒言、月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气虚者食补可用瘦肉白参适量加水炖汁,生黄芪炖母鸡。

药补方案:可用党参膏、参芪膏每次一匙每天二次。

血虚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瓜甲、牙龈色白,倦怠乏力、消瘦、失眠、心烦、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炒猪肝,胡萝卜饭或生吃胡萝卜,阿胶于黄酒中浸泡24小时后隔水炖溶,加入花生米,冰糖边炖边搅拌或糊状后置冷成膏,每次一匙,每日二次。

药补方案:十全大补膏,补气养血膏,八珍汤。

阴虚

症状:午后潮热,面色潮红,消瘦,口干不欲饮,腰酸,膝软,月经量多,色暗红,舌质红,舌体瘦小,苔薄,脉濡细。

食补方案:蜂蜜炖梨,西洋参泡茶(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老鸭汤。

药补方案: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龟龄膏。

阳虚

症状:面色发白,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而润,苔薄,脉沉缓。

食补方案:当归生姜羊肉汤,牛骨髓汤等。

药补方案:参鹿补膏,鹿茸片,金匮肾气丸等。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