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

时间:2023-01-31 09:5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进入新的一年,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既是科学防控的必要之举,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之举。

  过去三年抗疫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多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

  中国经济自身稳定,为世界经济增加“确定性”

  回首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稳定与发展,成为民心所向。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疫情发生后的两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尤其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反复,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中国经济划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

  这是1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总装车间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中国政府全力以赴、高效统筹,中国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积极因素和驱动力。外资的动向显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22年11月9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空中客车公司厂房内,空客公司设在亚洲的唯一总装线正式投产A321机型。在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CEO徐岗看来,空客的发展韧劲来源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2020年,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在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更体现出中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经历了三年的艰难动荡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202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中国的主张让世界安心。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中国春节临近,俯瞰渤海湾畔的天津港主航道,班轮货船往来穿梭,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集卡与远程操控岸桥密切配合,正在将集装箱安全快速运至船舶上。

  三年间,这样的场景在天津港已常态化。仅2022年7月,天津港便开通三条“一带一路”及RCEP新航线。“2022年,码头平均单桥作业效率整体提升了40%以上。我们对2023年的生产非常有信心。”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说。

  1月1日,一艘货轮靠泊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港口吞吐量达155.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3亿标箱,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在全球贸易形势滑坡的背景下,中国外贸成绩依然亮眼。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

  中国经济外溢效应备受期待。2022年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收官。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现实,疫情之下的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世界开放报告2022》评价称:“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

   中国经济复苏铺平道路,为世界经济带来“信心源”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瑞银等知名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快恢复。香港《南华早报》发文称,中国复苏和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将使2023年成为投资者值得铭记的一年。

  元旦假期一过,天津市商务局组织的赴新加坡、中国香港招商团组便正式启程。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组织的第一个赴境外商务招商团组。中国许多城市的企业家们也都行动起来,走出国门找寻发展机遇。

  1月7日,旅客在天津西站检票口排队候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一个个回暖的消息,传递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信号。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仅1月15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47.2%。

  近期,一场场在天津举行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让开年的起跑已有了冲刺的氛围。“我们近期就与14家企业现场签约,涉及新能源、新技术、商贸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和健康医疗等领域,计划总投资达40亿元。”天津市宁河区副区长陈良文说。

  中国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机遇,也将利用抗疫三年来积累的“动力”,更好前行。数字经济,便是“动力”之一。

  2021年,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