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焦点

男生青春期卫生知识及性心理调查

时间:2021-08-15 13:21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对女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在长沙地区的中学已有多年的时间了,但对男生有系统地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却尚少见。其实,男生和女生一样,也要经过人生性发育成熟这一重要时期,对于某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他们同样会出现紧张、神秘、好奇和害羞等性心理特点。对此,记者近日对长沙市某重点中学初一、高一两个年级的133名男生进行了一次青春期卫生知识及性心理特点的调查。

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了解甚少

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不仅身体发育迅速,男性特征也逐步发育成熟。如出现音调低沉、喉节凸出、长胡须和阴毛等第二性征的男性体态,并有遗精、手淫等生理现象。

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走向成熟,是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因为遗精常常伴随着做梦,所以又叫“梦遗”。调查显示,133名男生中,已有72人首次遗精,占被调查人数的54.13%,首次遗精高峰年龄为14岁,平均年龄为13.4岁。

手淫是指用手玩弄生殖器,以达到自我发泄性欲、获得一种性满足的动作。在接受调查的133名男生中,有33人曾经发生过手淫,占被调查人数的24.8%。男生手淫多发生在13-14岁这个年龄阶段,其比率达到13.53%,也有3.75%的男生在10-12岁时就发生过手淫。

遗精和偶尔的手淫是男性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正常生理现象,然而,目前大多数男生对这些青春期的知识并不太了解。一位从事性心理教育的老师把时下中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认识分为熟知、似懂非懂、无知三大类别,他说:“现在的学生有些对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已经很懂,但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看起来很懂,实际上仍然很茫然。”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接受调查的133名男生中,有93名男生表示之前并不了解青春期的卫生知识,他们占被调查人数的70%。有38.74%的男生认为遗精和手淫是正常现象,对此没有负担,但19.18%的男生对遗精和手淫则感到神秘和紧张,15.8%的男生对此有害羞和恐惧感,甚至有的同学对此认为恶心。

学校对青春期知识教育贫乏

男性青少年对青春期的不同表现反映了我国对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的贫乏。时下许多家长和老师普遍存在“只要教会青少年一些简单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就可以达到教育目的”的片面认识,然而,青春期知识教育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从现在学校青春期知识教育的趋势来看,校园传授的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缺少对男生的青春期教育,即使有也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青春期知识的介绍和灌输,缺乏正确地引导和科学的教育。

${FDPageBreak}

他说:“现在甚至有很多老师对此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疑问,他们往往是一笔带过,或者直接过滤一些比较露骨的东西。学生除了通过‘旁门左道’知其一二,根本没有其他方式去获取完整的资讯。”

他指出,笼统空泛的内容使青少年对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渴求得不到全面的满足,因而一些男生便通过淫秽书刊、黄色录像、电脑网络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而,通过这种渠道得到的资讯并不都是正确的,青少年看了以后,性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脊髓神经接受性信号的频率过多,负担过重,就容易造成频繁地遗精或手淫。

男生青春期教育应加以引导

资讯流通导致现在的孩子们情绪变化快、性心理发育不成熟,对性似懂非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呢?

长沙市雅礼中学的徐琼英老师认为,男生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同样应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在讲授纯粹的性生理知识的同时,应该给予正确的性教育和引导,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生理、道德及健全的人格与观念。

徐老师说,青春期教育应开展课堂、学校心理咨询、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形式,但其“核心”应是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大可不必在孩子面前“谈性色变”,对于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大人应耐心回答,适时、妥善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增强他们对性知识的认识,打破性“神秘”感,并推荐有益的性知识读物给他们。而学校需要营造一个“可让学生表达好奇心”的平台,安排一些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从正面而深入的角度引导学生。

徐老师认为,开展男生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的最佳年龄为13岁,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应该逐步对男生灌输一些青春期的知识,让他们了解遗精、手淫等一些基本的生理现象。虽然手淫是男子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频繁的手淫则会造成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失眠,因此,我们在让男性青少年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他们对遗精和手淫的卫生指导。比如:每天睡前清洗阴部;平时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多参加文体活动,不看黄色书刊和黄色录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睡懒觉,不盖过厚的被子,内裤不要过紧,不抽烟、不喝酒、不吸毒等等。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