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朱秀美 摄
中新网上海9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后期心血管意外风险升高。中青年的血压管理问题,日渐受到心血管领域临床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记者20日获悉,《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下称“专家共识”)正式发布。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北京心血管防治学会联合牵头编撰的“专家共识”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专业建议,其中包括:“推荐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长期监测,评估短时、长时及季节性血压变异,并在就诊时与医生分享数据,供诊疗参考;另可考虑采用智能可穿戴进行心率及心律失常(房颤)监测、血管弹性功能评价,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变,以便及早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当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内外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 mm 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他们工作压力大,喜好高盐饮食,睡眠障碍频发,但隐匿性强,这导致高血压发现晚、干预晚。“但传统的居家和诊室血压测量,以上臂式血压设备为主,这类设备的使用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中青年人群用其监测全天血压水平有困难。”张宇清直言。
“如果你怀疑自己血压升高,腕上设备可以帮你更容易进行自我血压监测,记录全天血压变化,留存长期数据,这些数据在后期就诊时可提供给医生做诊断参考,帮助医生为你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说,“腕上血压测量设备便于携带,摆脱了血压测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忙于工作且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的中青年人群”。
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产品的测量精度、传感器能力、算法水平还参差不齐,那消费者应当如何选择此类腕上血压智能设备呢?“专家共识”提出:“大量未经专业校验、认证的手环、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充斥市场,提供的血压等参数不准确、重复性差,易引发患者不适当就诊、焦虑等一系列问题,给临床带来一定困扰。”共识撰写专家同时也给出了专业建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燕教授说,“临床对腕上血压测量设备的准确性验证,是根据国际标准(如ANSI/AAMI/ISO)进行的,验证过程公开、结果对外发布,建议消费者使用通过准确性验证的设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血压测量,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已具备连续心率和血氧等多项生理指标监测、房颤/早搏心电检测、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等多项功能,穿戴设备的“一站式微体检”能力吸引了很多民众的目光。“穿戴设备的健康检测,对医生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能记录连续、动态的生理数据,甚至在你不舒服的时候,第一时间还可以进行心电记录,这是一两次门诊无法实现的,这些数据对后期诊断、治疗,参考意义很大。”刘靖教授表示,期待科技创新,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管理带来更多机会。(完)
当生物医疗拥抱数字科技,将创造无数的生命奇迹。最近,埃
8月26日,素有“中国医药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