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关于体育运动的一些误区,你踩雷了吗?
误区一
每天上下学走路40分钟,运动量足够了,不需要再锻炼了。
锻炼既有量的要求,还有强度的要求。每天上下学走路,是个增加身体活动的好办法,但往往运动强度不足。
每天要求锻炼一小时,大部分应该是中等以上强度的锻炼,大部分锻炼应该表现为比较费力、心跳加速、呼吸加速。
上下学走路,仅仅算有氧运动,要保证健康的体魄,不仅仅需要有氧运动,还需要力量练习、柔韧锻炼、平衡锻炼、协调锻炼等。因此,即使每天上下学走路,仍然要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误区二
学生阶段以学习为主,等毕业不忙了再锻炼。
身体各项体能、运动素质、神经发育、骨质发育等都有发育敏感期。过了敏感期,则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达不到理想效果。少年儿童阶段是培养终身习惯的关键期。
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成年后往往难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阶段没有进行骨质增强型锻炼,骨质健康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提倡从小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并不会影响文化学习,反之还会锻炼体魄,更好地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误区三
孩子不胖,就不用锻炼了。
这种意识是非常错误的,健康的本质并不是低体重。体重低,也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就与低体重有关。
身体瘦弱,绝不能靠增加饭量来达到长结实的目的。因为,身体活动不足的情况下,增加的饭量很可能转变为更多的脂肪,而不是转变为更结实的身体。
多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中身体的活动给了内脏极好的按摩,促进内脏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也增加了胃口。
这时候吃下去的食物才会转化进入骨骼、肌肉,真正让孩子更结实。长胖不是目的,身体健康、结实才是目的。
瘦弱的孩子,一定要将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等组合进行,配合运动营养指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四
我每天认真上体育课,就不用再锻炼了。
学校体育课,教孩子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对体育的态度,在课上不仅仅是体育活动,还有教学的过程,因此,活动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回家应该继续锻炼,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安排体育锻炼内容,比如生长发育快速期、青春期,需要骨质增强型锻炼,同时补充足够钙质;生长发育快速期后需要更多、强度更大的心肺功能锻炼、力量锻炼等。
家长能做些什么?
1.配合学校和孩子沟通,说明体育锻炼对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每天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运动量。
3.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和孩子一起锻炼,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促进健康,为孩子创造体育锻炼的健康文明家庭文化氛围。
(综合自:上海体育)
当生物医疗拥抱数字科技,将创造无数的生命奇迹。最近,埃
8月26日,素有“中国医药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