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致敬!为光明事业奋斗40余年,张德秀教授的大半生

时间:2021-11-20 15:3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医生并没有生活在无菌箱里,不管什么时代,都面临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直至现在,每个时代的“冲击”各不相同。但只要始终坚持“为患者着想”的准则,就出不了大问题。最终决定你能不能成为大医生的,最主要是在于你如何对待患者。”

--《指尖上的光明》

一辈子能做好医生这一件事,就很伟大

张德秀教授从医45年,退休后仍坚持坐诊至今。

在接受采访时,张德秀教授这样回忆到,她在大学期间选科时,脑子里想着:潘虹扮演《人到中年》里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中反应出患者治疗中急需要做角膜移植。恰好这个时候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去世,家里付不起医药费,于是把角膜卖给剧组的情节......深深地触动了年轻的张教授“我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一生为患者服务!”

每个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不仅是指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也包括在你身边工作的同事。医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技术,而工作平台、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当时的张德秀教授是比较幸运的,年轻时有大学里的专家、教授指导边学边干,在日本留学时有著名的眼科专家指导。她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没有领军人物引领、没有经过大量临床的实操和经验积累,不利于开展工作,也不利于个人成长。”

心里装着病人,就能全心为患者服务

张德秀教授说,“医生的工作就是救治患者,对患者要有同情心是医生最基本的体现。作为一名医学生从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开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便规范化指导自己的临床工作,循序渐进的积垒经验,才能慢慢成为‘大医生’”。

问到张教授如何看病,张教授说

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临床表现要用全面的眼科知识来分析,对他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过度的检查,过度的治疗。比如说: 一位癌症患者年龄八九十岁的老人患白内障,要求手术,现视力0.2~0.3,因为老人身体状况很差,这个手术我们暂可不做,不能考虑医院的效益,手术而手术。“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为患者着想,我们会给他(她)一个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们不做手术的理由。”

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是同等的,要与患者多沟通。当然也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之我们要视病人为亲人,清清楚楚的诊断,明明白白的治疗。

张德秀教授除了有渊博的眼科知识以外,对青光眼的研究和防治有独特的见解,也作出了很多成绩,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患者说:“我们能让张教授治病,是我们的幸事”。而张教授说:“只要患者满意,也是我的幸福”。

张德秀

爱尔眼科陕西省区副总院长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业务院长

首席青光眼专家、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陕西医学会眼科学会顾问

陕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顾问

全国高教系统科技成果科研基金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眶肿瘤病全国协作组成员

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

原陕西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原陕西省防盲指导小组副组长

原西安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系主任及一附院眼科主任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