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唱歌跑调是一种病!

时间:2015-12-05 17:43 来源:中国网
字号:

唱歌跑调的确是种病,这种病叫做先天性失歌症(Congenital Amusia),这是一种神经性发育障碍,从出生就存在,而且具有较强的遗传因素。音是物体震动发出的,乐音体系中,每个音都有绝对的高度,声带振动的频率如果高于或低于歌曲中某个乐音震动的频率,就形成了跑调。

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对声调抑扬的感知能力较常人低,但是对文字和意义的辨认理解很正常,这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地把握音乐中音调的变换,不过对于正常的说话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在说话时会利用语调的改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一些失歌症患者也可能存在一些轻微的沟通障碍,比如会分辨不出对方语言中生气、害怕或者讽刺等微妙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大概有3%-4%的人患有先天性失歌症。

Montreal Battery Evaluation of Amusia (MBEA)目前是常用于检测先天性失歌症的量表,包括六个方面的分测验:音调变化、音阶、音程、节奏、韵律和记忆。大部分失歌症患者在旋律,如音调变化、音阶和音程的辨别上,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科研人员利用这种测验筛选出先天性失歌症患者,然后采用一种叫做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人和失歌症患者大脑结构的差异,发现左额颞叶参与先天性失歌症的发展,由于这个脑区也参与声音的方向辨认,因此,研究者推断,先天性失歌症患者在声音定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令人感到难过的事实是,研究者在对8个10-13岁的先天性失歌症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每周约3-5个小时的训练后,先天性失歌症患者对音调的辨识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也可能解释了,这个时代街头巷尾从广场到咖啡店都在放着音乐,生活在如此丰富的音乐的刺激环境中,为什么还是有些人会跑调。可见唱歌跑调也并不一定是因为成长环境缺乏音乐的刺激。这一点也可以用来判断是不是真正的失歌症患者,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音调把握的准确性依旧没有提高的人才能被确定为是先天性失歌症。

所幸,失歌症是跑调的一种原因,唱歌跑调的朋友也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失歌症患者的帽子,造成跑调还有几个原因,比如:听觉出现偏差,音乐训练都会从感受不同的音开始,练习的多了,对音符的反应性就会提高,而一般人大脑中对音准的反应性要弱一些。就像学习绘画的人对色彩更敏感一些一样。第二个原因是声带振动不到位,如果声带对一个音从来没有振动过,或者紧张,所以马上反应这个音往往不准,练习的次数多了,准确性也会提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兴趣,也许有些人天生对唱歌不感兴趣,所以练习的也少,相应的唱歌跑调的可能性更高。

除了先天性失歌症患者,我们如果想要在朋友聚会KTV时一展歌喉,可以平时多加练习,形成音的概念,多一些辨听和发声的学习和训练,喉咙是唱歌的工具,唱歌也是个熟能生巧的学习。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