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2022数字疗法线上沙龙 ——数字疗法赋能脑神经相关疾病诊疗的创新探索

时间:2022-05-11 20:51 来源:凤凰网
字号:

直播邀请

数字疗法作为全新概念的医疗方法或数字健康解决方案,近年来发展迅速,原因不仅在于符合从“治病”转向“预防”的健康中国战略,更在于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行业所认可。数字疗法的本质是基于数字设备的人机交互程序,激发患者自身的神经可塑性,实现对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FOCUS 2022数字疗法线上沙龙——数字疗法赋能脑神经相关疾病诊疗的创新探索,数药智能及动脉网邀请到神经生物学专家冯尚博士和儿科临床医学专家鲁格兰主任医师分享数字疗法应用于ADHD治疗的探索主题演讲;空中圆桌会环节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克文,复旦大学客座研究员叶士青,微脉全病程管理与数字疗法中心总经理杨雷刚,数药智能脑神经影像学专家张翼飞博士,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资深编辑陈鹏,盛趣资本执行董事应书昶共同参与,一同聚焦数字疗法领域——共话康复数字疗法与垂直病种数字化内容。

——数字疗法应用于ADHD治疗的探索

近年来,很多疾病都获得了相应的突破,以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癌症在多种疗法的帮助下,发病率和生存率也都有明显改善。相比之下,注意力不集中、失忆、学习和决策困难等症状在内的认知障碍治疗进展并不明朗,也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大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之一。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认知障碍中的一大类,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在我国,儿童青少年ADHD整体患病率高达6%。数字疗法的出现,为ADHD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之一,多由于遗传因素为重要诱因导致的大脑多区域、多个子系统的功能发育不全,具体表现为与患者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维持、转移困难,活动过度,情绪及行为异常。由于无法定位病灶及病因溯源,而无法根治,只能针对特定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对症治疗。

——数字疗法相较传统治疗方法优势明显

首先,数字疗法无年龄限制。传统治疗方案中,6岁以上的ADHD儿童治疗方案多采用神经兴奋/抑制剂,而6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临床上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一般采用行为辅助治疗方式,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数字疗法对6岁以下的儿童也同样适用,为更多ADHD患儿家庭增加了治疗的选择。

其次,数字疗法无副作用。虽然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很多,如发热、易怒、体重下降、身高增长减缓、失眠、血压波动、腹痛、过敏等。相比之下,数字疗法除因智力及视觉听觉等感官因素无法完成治疗外,没有明显副作用。

最后,使用数字疗法的依从性更好。有统计显示,使用药物治疗仅有30%的家长有长期依从性,而数字疗法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构建交互方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动作类游戏能锻炼玩家的大脑,从多个方面提升玩家的认知能力。同时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通过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增强患者参与度和依从性,自带的便捷和私密属性,也能降低患者压力,提升疗效。

——数字疗法在神经疾病领域的突破及展望

数字疗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包括ADHD在内的一系列儿童神经发育疾病的诊断工作。在以往的诊断程序中,需要患儿监护人填写大量问卷和医生的临床观察,此过程繁杂效率低下,且很大程度依赖于监护人的判断和医生的经验水平。而数字疗法可以从患者自身行为入手,进行高效、准确的数据记录,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

数字疗法应用于神经疾病治疗的方向,还有很多,治疗形式也仍有提升空间。除了ADHD干预治疗,还可用于失眠症、儿童孤独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由于神经类疾病往往伴随着共病产生,未来还可以考虑共病联合治疗。

未来针对精神科和脑健康的数字疗法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真正走向普适化,带动整个市场使用,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需要研发人员不但具有专业开发技能,还要有医学理论知识,在充分理解病理、诊断、康复、治疗一系列操作步骤之后才能开发出最高效、便捷、具普适性的创新型数字药物。

数药智能(上海数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介:数药智能是世纪华通生态体系成员之一,以数字药物为研究方向的科技公司。数药智能基于前沿神经网络科学研究成果,针对心理学和精神科学治疗领域,研究数字药物疗法针对大脑神经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致力于为脑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数字药物治疗手段,开发适用于数字疗法的技术、产品及平台,开创高效、便捷、且具有普适性的数字疗法。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