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焦点

克服“节后综合征”,关键要积极调整状态

时间:2025-02-05 09: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春节长假结束了,劳动者又回到熟悉的办公桌前。不过,一些人的生物钟还停留在“夜宵配春晚”的轻松惬意里,还没有走出假期营造出的心理舒适区,睡眠紊乱、手机沉溺、疲劳焦虑等症状纷至沓来,“节后综合征”如期“报到”。

每到长假收尾,医学专家们都会及时科普“节后综合征”有关知识,并给出应对之策。从医学角度看,“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而是长假期间生活习惯的改变引发的暂时性不适。即便如此,这些不适症状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劳动者节后的状态,让不少人在重启工作模式时,多了几分不情愿。

中国独有的“春运大迁徙”,使得上亿外出务工人员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的方言体系、饮食习惯和社交礼仪中来回切换,这种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节后综合征”的重要诱因。回到家乡,我们沉浸在熟悉的乡音和亲情的温暖中,回到工作地,又要迅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复杂的环境,如此反差之下,身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缓冲。再加上假期里各种社交应酬、走亲访友,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节后的回归平静,可能让人感到某种失落或失意。

有人调侃说,我们不仅有“节后综合征”,还有“周一综合征”“周日下午焦虑症”,似乎只要一提到上班,就让人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换个角度想,假期虽然热闹,却同样伴随着诸多无形的压力,上班则意味着可以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对个人而言,积极主动调整状态是克服“节后综合征”的关键。在心理上,不妨尝试一些正面冥想,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这有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身体上,适度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比如在户外晨跑、夜骑,或者在室内做瑜伽、健身操,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功能,让精力更加充沛。饮食方面,节后应尽快调整膳食结构,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修复在假期里“受伤”的肠胃。

一些企业和单位敏锐洞察到了“节后综合征”的存在,逐渐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为缓解员工节后的疲惫与不适,不少企业在办公室布置上花起了心思,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一些公司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比如户外拓展、手工制作、主题派对等,让员工在游戏和互动中缓解压力。另外,给予员工必要的自主空间,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比如,一定条件下实行远程办公和错峰考勤,可以成为一种“灵活管理”的选择。

为缓解和治愈“节后综合征”,我们不妨从简单的工作做起,逐步调整心态、生物钟和工作节奏,平稳地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和社会角色。“节后综合征”虽然会带来一些困扰,但也是我们在忙碌与放松之间转换的一种体现。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就能迅速克服“节后综合征”的影响,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和生活,在奋斗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