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创新应当来自于基础研究,原创新药就是源头创新,源头创新是基础研究的技术转化。”8月20日,在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强化药品科技创新支撑”主题研讨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医药创新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步入到更高层次发展阶段。
宋瑞霖介绍,在全球药品申报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贡献者。源头创新与基础科研紧密相连,基础科研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仅靠企业无法实现。在基础科研方面,我们大多科研项目停留在论文发表方面,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改进型创新是世界目前主要国家采用的方式。”宋瑞霖强调,改进型创新对提升人类战胜疾病的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改进型创新会促进赛道拥挤。目前国内大多创新药就挤在这一赛道,使得大量急于临床试验的药品,没有地方做临床试验。
宋瑞霖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更加关注基础研究投入,同时企业也要更好地和科研机构对接,实现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相结合。企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基础研究过程当中,企业只有更早的介入,才能更大程度降低成本。目前,资本已出现了向前期靠拢的趋势,资本加入越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社会如何为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宋瑞霖建议,要建设一个真正的全链条生态环境,支撑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当创新有了政策引领和资本投入后,市场要给予创新合理的回报。专利期补偿制度就是一种回报。此外,应充分考虑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投入比,制定不同的采购政策,保护百姓用药权益。
“医药创新从来都是和国际合作紧密相连的,我们欢迎全球化合作。”宋瑞霖表示,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在助力全球抗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大国担当。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我们除了走出去以外,也吸引了不少企业来到中国,例如珐博进公司研发的一款肾性贫血新药,该药的临床试验均在中国完成,已得到了中国和欧盟的上市批准。
宋瑞霖表示,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希望未来,在国际标准基础上,我国能够推动产品之间的质量互认,使国内医药创新产业真正成为富有朝气,拥有未来的产业。
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作为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
垂直聚焦性健康,在STD防治、快检、IVF配套服务、HPV三级预防、HIV综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