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新闻

聚焦中国医疗健康的创新与融合,第一届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论坛举办

时间:2023-10-24 16:48 来源:互联网
字号:

10月22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指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围绕“中国深度促融合·全球广度领创新”主题,集聚超30位政、产、学、临研、投资界嘉宾,分享前沿研究、实践案例与创新思考,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先锋力量,共探全球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共促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发表开场致辞。她首先对第一届中欧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医疗健康和国家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财富管理以及民族的综合素养紧密关联。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下,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健康基础。她以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为例,从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上海人口老龄化数据、以及她自身的经历详实生动的阐述了医疗健康对于民族、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的意义,以及构建一个多层次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的医疗健康发展之路,既不能单纯学习英国,也不能一味模仿美国,她希望,中欧校友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进取、不断创造,以中欧力量持续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她呼吁所有企业家群策群力,以中国人民的力量、能力和创新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范式。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中欧校友邬惊雷在开幕致辞中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首先,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对健康支付的意愿在提升,健康服务产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为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已经逐步形成和完备;第三,国家政策的优化为医疗健康产业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第四,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医疗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市场转化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第五,中国的药物研发已在世界范围内处较领先地位,未来,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完全有可能在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他认为,对于疾病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需要我们加速研究和转化融合速度,医保支付政策对产业的引领也亟待加强,健康保险与国民健康体系应更好的融合,这对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许树强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促进三医协同治理,推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他简要介绍了“三医”联动的三个发展历程,指出“三医”联动改革目前面临的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的难题与挑战。他提出,深化医改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改革推进和落实机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增强群众获得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欧校友宁光分享了题为“以医疗机构视角看大健康产业”的开幕演讲。他以瑞金医院的发展为案例,生动讲解了依托优势学科以战略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突破为宗旨,搭建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务衍生无边界的医院发展范式。他介绍到,瑞金医院目标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面向未来的亚洲示范性医院,这其中包含“四个地”的建设:全球医疗新技术缔造者及策源地、国家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示范地、上海公共卫生应急和灾害的救援地以及社会亟需医卫健康从业者培训地。

“如果把健康作为一个产业,那么医院的服务一定是没有边界的,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宁光院士说道:“医院应该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应该是科技与生命的对话的地方,应该是医学与健康的交融的地方,是人生健康的驿站,是病患温暖的港湾。但是,医院也永远是技术与疾病共存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用更多的创新、用新的技术去克服疾病,这就是医院,是探知生命的殿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范先群教授以“临床需求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和发展”为主题做开场演讲。他首先简要概述了全球药物研发创制特点与现状,他以肿瘤治疗、免疫细胞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细胞治疗为例,生动讲述了临床需求对药物研发、早期成药性研究等的推动,以及临床疾病谱对临床研究的改变与促进。在这一过程中,他认为医生与药物研发人员需要高效合作,临床医生应是新药实验的主持者,而药物上市则是对适应症扩大的推动力。

他提出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改进责权利的平衡机制、改革科研人员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搭建多功能中介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临床新技术平台、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的建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做开幕致辞。他表示医疗健康产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我们深切感受到医学进步为人类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也看到医疗健康产业的勃勃生机和巨大市场需求,医疗健康产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中。但有机遇亦有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支付压力巨大等等。他指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去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向着更高效、更持续的方向发展。中欧校友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领域中也在持续不断地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希望论坛能为与会者提供开放多元的平台,通过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供问题解决途径,共同推进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中欧校友李永忠发表开幕致辞。他提出,在医疗健康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依赖广阔的国际视野,承担宏阔的历史使命,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加快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在大国竞争的格局下,中国势必向健康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迈进。中国医药企业与世界的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差距,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进更高层次的合作,突破单一主体规模不足、布局不足、资源不足、能力动力不足的发展瓶颈,加快跻身世界一流健康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携手共建产业论道和国际交流的新平台,他呼吁大家共同营造更有利的全球发展的国际环境。

随后,举行了中欧医疗健康产业校友捐赠仪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中欧校友关系与教育发展办公室主任、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湧洁,向中欧校友、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国平,中欧校友、上海健贤研究院院长罗念慈颁发了捐赠证书。罗念慈表示,未来将携手更多中欧校友支持母校,并以更强的凝聚力共同推动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欧视野:打通政产学研医,深度认知医疗健康产业格局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徐弃郁带来“大国竞争背景下的地缘政治与商业”的主题分享。

三诺生物董事长、中欧校友李少波在“器械创新:植根中国,走向全球”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三诺生物的全球化发展路径与思考。他以三诺生物在全球的并购为实践案例,分享了通过并购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全球市场管理成功经验。他认为,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应该做到两点,一是植根中国的创新,可以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二是全球合理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经验的复制。要在不确定性中保持乐观坚持长期主义,做好三原则,保证会计和商业活动的真实性;投资未来,但绝不过度投资;严格运营,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效能。

他指出,并购是所有经营活动中风险最大的,尤以跨国并购为甚。并购时,要熟悉和尊重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要具备快速的资金筹措能力,要保持与国内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完成并购后也不能疏忽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信任、利益驱动机制的制定、共同目标的设定、团队与工作机制的协同、以及具体项目落地的协同。

“先锋者说”圆桌对话环节中,在金浦资本总裁、中欧校友范寅的主持下,三诺医疗董事长、中欧校友李少波,环球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及医疗业务牵头人、中欧校友周磊,Waters中国区总经理、中欧校友李庆,才金医药董事长、中欧校友宫惠民围绕“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如何踏浪出海”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嘉宾们一致赞同,出海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选项。但出海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出海策略、国际合作方式等要有清晰的认知。

下午活动中,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中欧校友王磊做开场致辞。他表示阿斯利康作为一家跨国企业,不仅仅承担着“走进来”的责任,更有义务让中国的新药走出去造福全世界患者。今年以来,阿斯利康在中欧校友组织以及各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多次医疗健康企业的出海活动,未来,也将继续带领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出海,“希望能够把我们中国的产品真正落地到海外。”王磊说。

他表示,接下来将协同中欧医疗健康产业的校友们将工作重点聚焦在创新和成果转化,让中国的创新走向“一带一路”、走向全世界,以国际化的创新能力,积极引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2030“健康中国”目标的达成。

中欧创新:国际前沿的新技术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女士分享了“临床科研的创新融合”主题演讲。她提出,在“十四五”背景下,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她从临床视角出发,分享了早期肺癌治疗的新策略、新理论与新实践,她举例AMTC技术对防治早期肺癌的案例、技术路径,让传统需要开刀治疗的手术不断优化发展至微创、无创;她还分享了黄芩素治疗早期肺癌关键靶点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医药和医疗技术的突破可以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患者治疗病痛,突出临床与产业的创新融合对临床治疗的重大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许锋女士围绕“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思考与探索”主题进行了分享。她从企业和医生两个视角分析了中国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以及医生寻求合作伙伴的考虑因素,并以此引出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上的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相关利益、行政管理等等。她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的搭建为例,输出了构建院内院外医研企合作双循环的“九院模式”。

随后,在以“源头创新背景下的药械企业研发趋势”为主题的“先锋者说”的圆桌对话环节中,ProHR汇华创始人兼CEO、汇氿大讲堂CEO、中欧校友高航担任主持人,与上海生物医药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董事兼副总经理、中欧校友张琳,东富龙科技股份董事长、中欧校友郑效东,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源津创投创始合伙人、中欧校友万津,许峰处长进行了精彩的对话与碰撞。嘉宾们认为,当前,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已经取的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站在更新的起点上,展望下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从源头创新做起,以健全的产业链,让真正的创新产业化、落地化。

中欧行动:企业发展的深度案例与合作

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中欧校友黄佳以“医疗健康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洞察”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解释了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驱动产业连接、融合、共生,是对生产力的投资。他指出,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创新萌芽期、高涨期、期望合理化期、复苏期以及成熟期,当前医疗大健康数字化企业大多处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实现阶段,智能化处于探索期,生态平台模式尚待突破。

由此,他提出医疗健康企业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要素应该考虑:业务的前瞻性与商业模式是否能够保障企业技术护城河的宽度?是否关注对构架的设计与迭代能力?在技术能力之上是否能夯实临床业务的解读与前瞻引导力?垂直化的业务需求是否有技术的加持以形成网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否具有主数据与元数据的管理能力?是否能够搭建低代码、产品化与平台生态?

瑞金医院-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朱立峰先生做了“二十年的轮回-从数字放射到数字病理”主题分享。他详细介绍了瑞金医院运用数字化技术在放射和病理的融合与应用,推动医院数字化转型、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提升生产力的实践案例与发展模式。他表示,希望能打通更多科室数据的隔阂,融合更多数字化技术,并由此搭建一整套融合各类多模态的临床数据中心,加速整个临床的科研成果转化。

在以“开放·融合·创新,数字化助力产业合作新生态的共建”为主题的“先锋者说”圆桌对话环节,太医管家CEO、中欧校友徐晶,东软集团副总裁、中欧校友邢波,德适生物CMO、中欧校友芶正猛,仁东医学创始人、中欧校友金鸽,蔡司医疗中国区总负责人、中欧校友刘永华,以及圆桌主持零氪医疗创始人、中欧校友张天泽,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探讨。嘉宾们以各自的实践案例分享了他们理解的真正的创新,他们一致认为,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变,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对于创新的思考也在不断改变,一个好的创新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去实现和落地。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