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随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花粉浓度显著升高,这使得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
小王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半个多月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涕、眼睛痒、流泪,同时还有夜间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尤其近期需要迎接体育考试,他需要经常户外进行跑步等体育训练,这使症状更加严重。不得已,小王来到了潞河医院呼吸科过敏门诊就诊,想寻求医生的帮助。接诊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据他本人回忆,前两年的春季,鼻子眼睛也有过类似症状,只是今年尤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胸闷咳嗽。医生给小王开具了化验和肺功能检查,结果不出所料,刺柏过敏4级,尘螨过敏2级,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医生诊断小王患有“过敏性鼻炎伴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给他开了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喷激素以及吸入激素,并叮嘱他短期内避免户外运动,外出戴口罩和防风眼镜,回家后及时洗脸、清洗鼻腔,同时做好家庭防螨措施。一周后,小王来复诊,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医生叮嘱他不可掉以轻心,坚持用药直到过敏季结束,再到医院复诊确认是否可以减药,并可以考虑过敏季后进行脱敏治疗。
在过敏季节,呼吸科会接诊大量像小王这样的过敏患者。患者从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对过敏性疾病都有一些了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没有规范防治,导致症状控制不佳,甚至出现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住院治疗。今天就跟随潞河医院呼吸科医生一起认识春季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认识“元凶”——春季花粉过敏的源头
春季花粉过敏的主要致敏原为“树木花粉”(如杨树、柳树、柏树),其传播受以下因素影响:气象条件:晴朗有风的天气花粉扩散快,湿度高或降雨可暂时降低浓度;地域差异:北方以圆柏、杨柳、榆树为主,南方需警惕梧桐、银杏等;时间规律: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5点为花粉浓度高峰期,日出前后也可能出现“晨峰”。
四级预防策略,从源头到症状的全程管理
一级预防:避开花粉暴露
1、监测花粉预报:
通过气象部门或专业APP(如“花粉监测地图”)查询本地实时花粉浓度,规划出行时间。高浓度期(>100粒/m³)尽量减少外出,尤其避免登山、公园活动。
2、物理屏障防护:
外出佩戴“N95口罩”(过滤效率>95%)及“护目镜”,阻断花粉接触眼结膜;使用“花粉阻隔剂”(如含透明质酸凝胶)喷涂鼻腔,形成保护层;驾车时关闭车窗,开启空调内循环模式。
二级预防:环境控制与清洁
1、居家防护:关闭门窗,使用静电吸附式或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CADR值≥300m³/h);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尘螨与花粉叠加污染;阳台晾晒衣物改为室内烘干,防止花粉附着。
2、外出归家后处理:
及时更换外衣、鞋帽,避免将花粉带入卧室;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推荐使用洗鼻器),清除残留过敏原;洗脸时重点清洁鼻翼、眼周等易暴露部位。
三级预防:药物阶梯化治疗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需遵医嘱):轻度间歇性症状:口服二代抗组胺药+ 减充血鼻喷剂(短期使用不超过1周);中重度持续性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合并哮喘者: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具体方案及剂量请遵医嘱);难治性病例: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需严格评估风险)或联合应用生物制剂。
四级预防: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是唯一从疾病源头入手的治疗方法,通过脱敏治疗,诱导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降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及降低出现新过敏原的风险。适应症:确诊花粉过敏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实施时机:非过敏季启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脱敏制剂,疗程3-5年。
这些过敏误区一定要澄清
1 “忍一忍就过去”: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鼻息肉、鼻窦炎等并发症,并且过敏症状并不会随时间减轻,反复过敏可诱发过敏性疾病进一步加重。
2 “抗生素万能”:过敏性炎症无需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菌群平衡;
3 “过敏要加强锻炼”:有的患者认为过敏是免疫力下降,想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但其实过敏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免疫失衡状态,患者对过敏原产生了“过于敏感”的反应,体育锻炼并不能改善过敏,锻炼的环境和强度不当甚至可有发过敏性哮喘加重。
花粉过敏的防治需贯穿“避、防、治、控”四位一体策略。通过精准识别过敏原、科学用药及长期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有效控制。潞河医院呼吸科每周一下午有过敏专科门诊,每周四下午有哮喘门诊,可以进行精准的过敏原检测,从发病原因入手进行脱敏治疗;对于一般口服药物、鼻喷和吸入制剂不能控制的严重患者,还可以进行生物制剂治疗,为广大过敏性疾病患者解除疾病困扰,在美好的春日畅快呼吸!
“数字百行,与U共赢”,2021 UCloud优刻得渠道招募会五城巡展第二站,5月2
生活中,很多被孩子生长发育问题困扰的家长到医院寻求帮助时,都会被医生告
12月19日至20日,由健康报社、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国建设银行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