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你知道如任何教育才有效吗

时间:2015-12-24 16:44 来源:中国网
字号:

每周三是我带一群孩子进行阅读的时间。这一回,我们读的是《大螳螂与小瓢虫》,在默读故事之后,由两个自愿表演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大螳螂」、「小瓢虫」的角色,将故事呈现出来:

「嘿!你怎么搞的,害我差一点摔跤!」小瓢虫抬头瞪了大螳螂一眼。

大螳螂:「怎么!我喜欢荡秋千不行吗?」

小瓢虫:「你高兴荡秋千当然可以,不过,你为什么不到另一棵波斯菊上荡呢?」

大螳螂大笑说:「我就是喜欢在这里荡。」

故事就这样重复无奈的对话,不管小瓢虫到哪儿,就是摆脱不掉紧跟在后的大螳螂。

讨论时间,我让小朋友提问,他们却异常的安静,似乎有种特别的氛围,于是我大胆的问:「你们觉得大螳螂有错吗?大螳螂的哪一句话让你觉得它没有道理?」

自称「地球人二号」的那个孩子,率先回应:「我觉得它说的都很有道理呀!」

「对呀!我也觉得大螳螂没有错!」

「对!小瓢虫不应该管大螳螂要在哪里。」

「没有人规定只有小瓢虫才可以在那里!」

突然间,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我故意问:「大螳螂真的一点错都没有吗?」许多孩子坚定的点头,思丝也表达了对小瓢虫的不满。一个怯怯的声音,委屈表示:「老师,姐姐平常就是这样对我讲话,她当然不会觉得大螳螂有错!」原来是思丝的弟弟发言。

我灵机一动问他们:「说说看自己平常比较像故事中的哪一个角色?」没想到,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大螳螂;有趣的是,思丝的弟弟说,自己在家是小瓢虫,常被姐姐欺负,到学校当然要当大螳螂,这样心理才能平衡。

平常不主动发言的汉汉说:「我觉得:其实大螳螂不算有错,只是比较没有同情心啦!」他们认为被打扰者应该自己想办法。老实说,孩子们对大瓢虫的宽容令我意外,但这也提醒我: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弱者一定会得到同情。

最后,我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

学校的沙坑和爬竿是设计在一起的。下课时间,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最左边的杆子旁挖沙坑,不久,来了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选择在那根杆子爬竿,但一滑下来就踩坏了沙坑;几次后,低年级的小朋友哭了,说是他先来的。

我问孩子们:「怎么办?」他们纷纷说,「他可以到别的地方挖呀!」「不公平!低年级教室在一楼,我们怎么跑也赢不了他们哪!」

……渐渐的,我懂了!对一群觉得委曲、心中有所不满的孩子,要他们懂得礼让、体谅甚至反省,都是困难的。当人充满情绪,怎么会有同理、体贴之心?

这不禁让我反省: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孩子间的纷争呢?这一堂阅读课,孩子和故事教我:用教条教训别人,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