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为什么被分手比分手还要痛苦呢

时间:2016-02-02 15:03 来源:中国网
字号:

W女士带着忧伤来到访谈室。

W女士:我很痛苦,我想跟男朋友分手。

咨询师:为什么要分手呢?

W女士:他不在乎我了。

咨询师:能具体说说他怎么不在乎你了吗?

W女士:以前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我时刻感受到被他关心着。现在他联系得没那么频繁了,有两次相隔了半天才有消息。我觉得他在疏远我,不再那么爱我了。

咨询师:是什么原因让你感觉痛苦。

W女士:他不在乎我了,疏远我,不爱我了。

咨询师:跟男朋友沟通过吗?

W女士:沟通过,他说依旧爱我,只是忙了些,没及时联系。

咨询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W女士:我觉得他在骗我。

咨询师:他为什么要骗你?

W女士:也许他是报复我吧,因为我以前忙起来也没及时回复他,他有些生气,我解释也没用。

咨询师:你忙起来没回复他时,你爱他吗?

W女士:爱的。

咨询师:那为什么他忙起来没回复你时,你就觉得他不爱你了?

W女士:我怕他是主动疏远我,想跟我分手。我想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主动离开,快刀斩乱麻,以免每天为这个事情失眠、痛苦。

咨询师:你跟男朋友感情怎么样?

W女士:挺好的。我们曾经都觉得对方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觉得特别幸运。现在工作关系分居两地,矛盾就比较大,我觉得很煎熬,想结束关系。

咨询师:跟男朋友说过要分手吗?他是什么样的反应?

W女士:他不同意,说我乱想。安慰我说很爱我。

咨询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W女士:理智上说,我觉得他不会骗我。但是情感上,我很恐慌。

咨询师:难道分手后就会好吗?

W女士:分手后我就不用承受那种猜疑、试探的痛苦了,我可以独自疗伤,不需要看别人的反应。而且,我怕我的怀疑一旦成真,真的是男朋友不爱我了,故意疏远我,直到有一天他亲口告诉我说我们分手吧,我会崩溃的。

咨询师:你把痛苦的事件排个顺序,从最痛苦开始,依次排序。

W女士(沉思良久):最痛苦的是被他主动提出分手,对我的打击会是毁灭性的;其次是分手的痛苦,没有他我也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这种猜疑、试探也很痛苦,受这些影响,说不定哪天我就会走极端,时间久了,这会比分手还痛苦。

咨询师觉得有些眉目了,头脑中浮现出鲍比尔的依恋关系理论。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人们都有依附的需要,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的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妈妈来承担的。

如果妈妈是个“足够好的”妈妈,这个妈妈所担任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妈妈呢?

那么在孩提时代就开始表现出某些特征,比如索性不要妈妈,妈妈回来了,也会懒得理她;或者他们表现得很矛盾,好像要靠近妈妈,但妈妈靠近了要拥抱他们了,又挣扎着要离开,对妈妈好像有很多怒气,情感摇摆,缺乏理性。所以或者发展成一种强迫性的自我依靠,或者又想要母亲又不信任母亲。

研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

A-回避型: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如果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一点,我会感到不自在。在人群中约占20%。

B-安全型: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在人群中约占60%。

C-焦虑—矛盾型: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在人群中约占20%。

这个研究也支持了新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从成人的行为中能找到他童年经历的痕迹。

W女士在亲密关系中也是一种想要又不信任的状态,属于焦虑-矛盾型。

咨询师:跟妈妈关系怎么样?

W女士:不太好。

咨询师:为什么说不好。

W女士:小时候不在妈妈身边长大。寄宿在别人家。

咨询师:寄宿别人家是什么感觉?

W女士:被拘束,不敢说话,不敢表达。我恨爸爸妈妈这样的决定,觉得他们不爱我,这让我很痛苦。

咨询师:为什么让你觉得痛苦?

W女士:我觉得他们抛弃了我,不爱我。

咨询师:事实上呢?

W女士:事实上也是爱的吧,当时也是条件受限,迫不得已。

咨询师:这对你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W女士:无奈地接受。不太信任人,凡事都想依靠自己。

咨询师:能说说跟男朋友的关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

W女士:可能是有眼缘吧。工作中有接触,我知道我喜欢他,但是我绝对不会主动表白。后来他追我,对我特别好,甚至也很依赖我,我逐渐地也对他很依赖,觉得我父母都没这么爱过我,很感动,觉得自己幸运。

咨询师:那怎么发展到想要分手的程度呢?

W女士:原本那么亲密,突然地有了隔阂,受不了,难受,煎熬。

咨询师:你真的想分手吗?

W女士:其实我不想。我想通过分手来逃避这种最亲密的人之间的折磨。

咨询师:你还爱他吗?

W女士:还爱。

分离创伤:

儿童早年过早与父母分开,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大。早期和照料者的关系,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图式”,长大成人后他们也继续用这些图式来解释自己遇到的问题,觉得自己没有受别人重视,事实上,他们并非真的受到伤害或遭遇不公平,换句话说,他们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待长大后的事物,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但又很难改变。

直接后果就是他们内心自我形象的扭曲,一方面他们会尽量让别人满意,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自己不受重视,感到受伤害,内心时常矛盾、痛苦。

W女士受早年分离创伤影响,在亲密关系中害怕被再次抛弃,为了不面临被抛弃的伤害再次发生,她宁愿选择逃避。那种被抛弃的“空”的感觉,是她最大的痛苦。她想以主动结束关系来掌握一些主动权,造成一种即使离开,也是我主动的,不是被抛弃的感觉。

咨询师:你想要的理想结果是什么?

W女士:像以前那样。

咨询师:既然这样,你对你们过去和以后的关系有什么思考?

W女士:以前都像孩子,带着任性。激情期过去,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沉淀下来。

咨询师:不管什么时候,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沟通都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你需要什么,告诉他,温和地,坚定地,不带指责的情绪。

W女士:我试试看。

希望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要让过去不停复制,阻滞未来的生活。想法是想法,事实是事实。打破坏的循环,才是新的起点。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dmin)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