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饮食与营养调查2008”以及2016年的调查估计,该国约有170万名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蛋奶都不吃)。证据表明,食素者与非食素者相比,疾病风险会有所差异。有研究称,食素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明显低于非食素者,患病风险也比非素食者低。但该研究的随访时间不足,无法单独检查其他饮食组(食鱼者和食素者)的风险。
最近,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持续18年的研究表明,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同,并对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将参试者分为3组,即食肉组(包括红肉、鱼蛋奶)、食鱼组(吃蔬菜和鱼类)和食素组(包括蛋奶和蔬菜)。结果表明,食鱼组和食素组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都比食肉组小,分别低至13%和22%。研究人员表示,部分原因与食素者往往有较低的体重指数有关。与之相关的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较低。
但需要提醒的是,食素者的中风风险却比食肉者高20%,在进一步调整疾病危险因素后,中风的关联性都未减弱。
吃鱼的好处
1、吃鱼降血脂效果好
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吃鱼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经常吃鱼可以降低血脂。医学实验证明,在相同的血脂水平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吃鱼的人较不经常吃鱼的人能持续降低血脂水平,两者血脂含量相差40%。
2、吃鱼易于消化
很多人选择吃鱼,很大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鱼肉是非常容易消化的,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其实这是因为鱼肉中蛋白质的结构松软、肌肉纤维结构比较短、水分含量较高,吸收利用率可高达96%。
3、吃鱼会使人变聪明
经常吃鱼是可以对于我们的脑部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鱼体内含有丰富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不仅能维持人的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系统的发育。因此,多吃鱼会使人变得聪明哦。
4、吃鱼有助于人体发育
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每500克鱼中所含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600克鸡蛋或850克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丰富蛋白质是人生命的载体,具有均衡营养、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这也是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我们吃鱼的原因之一,因为鱼肉也可以帮助伤口复原及愈合。
5、常吃鱼可以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高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但你知道吗,通过吃鱼能够帮助我们降低胆固醇哦。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后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以与血胆固醇相结合,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6、孕妇吃鱼好处多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妇女在孕期每周都吃鱼的话,未来婴儿患上湿疹的几率会下降43%。所以孕妇一定要多吃鱼哦。
吃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鱼肉过红过白不吃
鱼因品种不同,本身就存在金枪鱼这样的红肉鱼和带鱼这样的白肉鱼之分,但如果鱼的颜色过于鲜红或呈亮白色,很有可能是染色剂的“功劳”。
个头挑“八分大”的
鱼的个头决定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鱼还没有长大成熟,肉质不够鲜嫩,鱼刺也会显得格外多。太大,意味着鱼的年龄老,肉质粗糙,体内可能积聚了不少有害物质。因此,买鱼选个头“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例如,鲤鱼和武昌鱼以1斤半、鲫鱼0.5斤~1斤、草鱼4~5斤的为宜。
鱼眼浑浊塌陷、鱼鳃发灰的不买
选购“冰鲜鱼”,应该先观察其眼睛和鳃。新鲜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丝清晰呈鲜红色。其次,鲜鱼眼球不饱满,眼角膜起皱,稍变浑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
现杀活鱼放放再吃
刚宰杀后的鱼肉品质并不是最好的,因为鱼肉会有一个“排酸”过程,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更加鲜美。像草鱼、鲢鱼这样的小型鱼,应该立刻冷藏,2小时后再烹调;而大型鱼需要冷藏超过2小时。
价格太低的不买
价格低得离谱,就要考虑鱼的来源、品质和安全性问题,变质鱼吃下会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
生鱼片冷冻后再吃
生鱼片中可能会存在寄生虫,寄生虫对热和低温抵抗力很差,在零下20℃的条件下冷冻24小时后可被杀灭,而一般生鱼片餐盘下的冰块完全起不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所以,只有对原料的来源足够放心,鱼才能生着吃。
腌制过的不吃
水产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干制或腌制过程中,其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分解,产生胺类,和亚硝酸盐结合成为亚硝胺,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说到地铁,想必许多重庆市民都有着满腹的话要说,特别是以一号线与三号线为
大家应该有所听说在12日晚上11点30分左右在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与跃进路交
头发进入冬季,容易变得干枯毛躁,这就需要我们对头发进行护理。直发与卷发
农业部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
卫计委:门诊禁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22省份首批申请启动跨省就医直接结算
北方23城启动雾霾红色预警 该如何自保
科普:每个年龄段到底需要睡多久?
PM2.5“爆表”下我们应该如何自保呢?
冬季护心注意五点!还有四个“呼救信号”
解密:在太空如何保障健康 航天员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