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焦点

处暑喝什么茶 这六款茶饮帮你预防秋燥、秋乏

时间:2021-08-29 13:16 来源:互联网
字号:

俗话说,八月金秋桂花、三月明前龙井,处暑喝桂花茶再适合不过了。桂花茶的功效是温补阳气、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止咳化痰、养生润肺,桂花茶的作用是舒畅精神,养阴润肺,可净化身心,平衡神经系统。桂花茶70度左右热水冲泡口感更好。

桂花茶虽好,但要注意,有小便色黄,大便粘腻等症状的脾胃湿热的人不适合饮用。

金银花茶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处暑节气后气候干燥,不少人发生咽喉干痛、身体燥热等“上火”的症状后,便自行饮用金银花清热泻火。秋天饮用金银花茶也可以达到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但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饮用,因为金银花和菊花皆属寒性,容易引起腹泻腹痛。并且,女性在经期内也不宜饮用。

菊花茶

处暑节气天气干燥,不少上班族尤其是电脑族,长期盯着电脑,容易出现头昏脑胀,眼睛干涩等症状。可以用枸杞子15-30克,白菊花10克,绿茶3克,沸水泡茶饮用。

野菊花主要起清热解毒之效,性较凉,而杭白菊的清肝明目效果最佳,所以秋天更适合饮用杭白菊。

玫瑰花茶

以玫瑰花茶为代表的花茶,不仅可以红颜润肤,而且能够解郁活血,治疗痛经,改善月经失调。处暑之后气温降低,天气干燥,玫瑰花茶对于女性保健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泡玫瑰花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调入冰糖或蜂蜜,以减少玫瑰花的涩味,加强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之功效。

普洱茶

处暑节气时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半生熟发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两者功效。这样饮用茶性适中,介乎生熟茶之间,不寒不热,很适合秋天气候。

此外,多喝普洱茶可以起到润肠通便排毒的作用,借助普洱茶,可调节肠胃,暖胃润肠帮助提高肠胃免疫力,预防腹泻和胃疼发生。

乌龙茶

处暑的时候,不少人染上了“疲劳综合症”,常常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可以喝乌龙茶解消疲劳,乌龙茶含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饮茶后能破睡、提神、去烦、解除疲倦、清醒头脑、增进思维。

同时,由于乌龙茶中含有多酚类等化合物,抵消了纯咖啡碱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处暑饮食原则

滋阴防燥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该以清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健脾祛湿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少吃辛辣

处暑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少食肥甘

肥甘是泛指肥腻甘美的厚味食物,如动物脂肪、甜腻食品、煎炸之物等。这类食品虽味美香甜,但不可多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过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处暑时此类病更要注意预防。

多吃酸果

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葡萄不但“酸”,还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润肺;绿葡萄清热解毒;紫葡萄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

清热安神

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喝汤粥

平时不妨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如冬瓜莲子煲老鸭、淮山药芡实煲、金钱草薏米煲猪肚、赤小豆煲鱼汤等都是处暑时节的佳品。

补充维生素

在秋天,可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时,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饮食清洁

处暑是夏秋转换的时机,暑气仍有余威,食物易于变质。俗话说“病从口人”,进食不清洁的食物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必须注意饮食卫生。饭菜做适量,力求不剩饭。糕点等不可放置过久,严防蟑螂、苍蝇的叮咬。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