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250~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估计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高达500万左右。
【专家·解析】什么是帕金森抑郁?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和非运动障碍,如静止性震颤、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流涎、抑郁等。
抑郁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超过5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抗抑郁药物为治疗帕金森抑郁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等)。然而,口服药物治疗存在着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增多等缺陷。
【专家·解析】什么是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为肉毒梭状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嗜神经作用的神经外毒素,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H8个类型,其中以A型较为常见以及毒力最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应用于治疗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慢性偏头痛等,都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其经典作用机制为特异性地结合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运动神经元触突前膜,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发挥治疗肌肉痉挛的作用。
【专家·答疑】A型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吗?
早在1994年,Murry和Cannito在使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时,发现这些患者抑郁情绪也得到了改善。随后在2006年,Wasserman和Finzi首次发表了一项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症的病例报道。他们对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眉间注射治疗,经过2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的抑郁情绪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引起了人们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症的关注。迄今为止,已有多个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报道,结果显示患者的抑郁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其中一项长达6个月随访研究中,患者的抑郁缓解率依然可以保持在50%以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证明A型肉毒毒素对抑郁症有较持久、安全的疗效。
【专家·科普】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的作用机制
众所周知,肉毒毒素在神经科、康复科、眼科、疼痛科、医学美容科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应用技术的不断开发以及受益人群的持续增长,肉毒毒素这一药物在医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治疗抑郁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眉间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抑制了情感的反馈,麻痹的肌肉不能执行特定的情感表达。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悲伤、生气及恐惧等情感,肉毒毒素眉间注射引起肌肉麻痹,使其不能执行特定情感的表达,干扰了上述抑郁情绪的反馈,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2) 社会反馈机制:开心的面部表情会通过促进与他人更积极的社交活动来影响情绪。皱眉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通过减少皱眉程度,使患者看起来比之前"开心",可能会使别人以开心的情绪来回应,以此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3) 神经递质机制:肉毒毒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缓解抑郁。功能磁共振研究显示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杏仁核对负性刺激减弱。
【科研探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方面疗效显著,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选择!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肉毒毒素治疗中心在经过对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随后3个月临床随访中,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与舍曲林相比疗效相似。而且副作用轻微,且可完全恢复。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症,发生率为25%~45%,比一般人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同抑郁症状一样,焦虑症状会导致患者更严重的帕金森症状及功能损害。在我们团队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中,给予患者肉毒毒素治疗后,患者的焦虑评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提示肉毒毒素有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的作用。
【结束语】: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用药,既可以达到显著的临床疗效,又能减少用药次数,且副作用轻微,并可完全恢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众多患者的青睐。
江苏省神经病学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内科相关优势学科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中国生物兰州生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研究室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神经毒素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学组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苏州市、苏州大学等各级课题1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USAMRAA、Michael J. Fox Foundation、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卫生部部级课题各1项。在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Brain Research、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中华医学、省、部级,苏州市、苏州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12次,新技术引进奖8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8名,其中3名荣获苏州大学硕士优秀毕业论文,2名荣获江苏省硕士优秀毕业论文。
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作为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
垂直聚焦性健康,在STD防治、快检、IVF配套服务、HPV三级预防、HIV综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