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石表示: “比如说,在深圳我成立的第一个风投,就是投药,专门治乙肝的药。因为乙肝这个病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是罕见病,但是在中国这还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如何结合以色列科学家的头脑,结合中国的一批海归研究人员、医生、科学家。他们的团队力量,再结合中国的市场来做,这对于我完全是一个非常全新的尝试。”
——From新浪财经:《王石:我要重新创业》
王石在伯利恒为海德联合未来实验室揭牌
2019年12月15 -17日,在“圣城”以色列耶路撒冷,中以(中国和以色列)海德联合未来实验室(以下简称“海德实验室”)会议拉开序幕。这次会议结束后的第八天——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的这一天,万科创始人、深圳华大基因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石站在耶稣的出生地——巴勒斯坦南部城市伯利恒的圣诞教堂中心广场,为其在大健康领域投资的项目之一——海德实验室进行了揭牌仪式。
海德实验室是怎么一回事?海德实验室与以色列有什么关系?以“造房子”著称的王石和海德实验室又有什么关系?回答上述问题,要从“王石的转型”和“海德计划”说起。
01
王石:从“造房子”到“造健康”
2011年,60岁的王石放下一切,远赴美国哈佛求学,之后先后在剑桥大学及牛津大学担任过访问学者,2018年11月,又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始为期2年的访学。这次访学前王石表示,选择到希伯来大学深造,不仅为了深入了解以色列文化,也将致力于推动中以企业在生命基因、数字健康、医疗环保等高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王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9年12月,在新浪财经重磅打造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至少一个小时》第三期对话中,王石表示“我还要创业”,并透露已经开启了重新创业,成立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并投了一个治疗肝病的药。同时表示“结合以色列科学家的头脑、结合中国的一批海归研究人员、医生、科学家。他们的团队力量,再结合中国的市场来做。”
王石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提及重新创业目标
重新创业的王石,将投资瞄向了健康领域,实现了从“造房子”向“造健康”的转型。
2019年6月,经王石牵线搭桥,北京东方高圣旗下的东方略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略”)联合青岛市政府、深圳华大基因共同发起成立中以基因工程中心 ,旨在借力以色列在生物医药、生命健康领域全球领先的科学家(“最强大脑”),运用“智库+基金+企业孵化” 的全新投资运营模式,向中国特色大病发起进攻,力图打造生物医药界的“贝尔实验室” ,以科学的突破带动商业上的成功。
中以基因工程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海德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该计划是为推动中以基因工程项目落地而推出的一项重磅举措。“HAID”(“海德”)即HBV + AI + Data,寓意利用人类基因、肠道菌群基因等数据(Data),运用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高效快速地找到治愈乙肝(HBV)的办法。
02
“海德计划”的定性:创新的“创新”
东方略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创新药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为满足临床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略目前有两个全球领先的肿瘤基因工程产品正在美国开展临床三期实验,其中宫颈癌前病变的全球首个基因药物VGX-3100三期临床申请,已经获得FDA批准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东方高圣&东方略创始人陈明键是王石的好朋友,是一位在并购领域叱咤20多年的投行行尊,他的主导思想是,要借力全世界的“最强大脑”走出一条不同于常规的创新药研发之道。 在他看来,以色列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门户,滋育了一批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这些“最强大脑”是攻克中国特色疾病可以借助的力量。所以他以极大的热情带领东方略积极推动海德计划落地生根。
海德计划创新了创新药研发的新模式,在研发力量上,用王石的话讲,是“科学家+投资家+企业家”“三家”合“一家”的模式 ;在研发目标上,提出了“1、2、3、4、5”的规划;在研发手段上,在“最强大脑”保障的基础上,坚持“数据”和“AI”两条腿走路。
(海德计划LOGO,寓意是:肝脑涂地,克乙肝,防肝癌)
以研发力量为例,加入这项计划的,有善于企业管理的王石,有美国生物化学家&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ger Kornberg、海法理工学院药物化学家Avi Schroeder、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科学家Erez Lieberman- Aiden等全球最强犹太大脑,中国出场的科学家则是在肝病领域奋战30多年的地坛医院副院长&亚太肝病联盟理事长成军教授。
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看来,中以两国已经建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以色列在创新方面的优势是“从0到1,标新立异”,中国则擅长“从10到100,做大做强”,海德计划做的是没有人做的“从1到10”的这一段。 创新合作与产业合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是人与人的结合”,海德计划是双方智慧的合作,目标是攻克中国的难题,甚至是世界级的难题,是创新的“创新”。
03
“海德计划”的定位:平台的“平台”
再回到本文开始提及的海德实验室会议。此次会议地点分别选了以色列的三大科研重镇,分别是有着中东麻省理工之称的海法理工学院、诞生过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希伯来大学以及以多学科基础科学研究闻名于世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在这次会议上,一批医药界世界顶级大咖纷纷登台,聚焦“海德计划”目标,各抒己见、各展其长、通力合作:美国犹太生物化学家、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ger Kornberg(其父Arthur Kornberg在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解了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机制和抗病毒平台,以色列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加拿大以色列医学研究所(IMRIC)发展生物学与癌症研究系名誉教授Howard Cedar围绕“甲基化技术及其在HBV中的应用新方向”主题作了演讲,贝勒医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科学家Erez Lieberman- Aiden讲解了人工智能治疗乙肝与Hi- C联合的中心方案,科学家Izhak Haviv先生发表了题为“新药发现范式——慢性HBV携带者该怎么做HCC和肝硬化的化学预防”的演讲,科学家Izhar Levy、Erez Podoly分别就“当下以色列肝细胞癌的治疗”、“生物标志物检测平台”两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地坛医院副院长、亚太肝病联盟理事长成军先生介绍了他对实验室的构想,希伯来大学前副校长、科研转化专家Shy Arkin先生与大家一同讨论了对即将成立的新公司的构想。
三天的会议中,随着在场诸位“最强大脑”纷纷抛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火花碰撞,集体超级智能效应出现,一个个革命性的新药概念涌现出来,并在犹太教育最习以为常的大辩论中理清脉络,想法落地,未来探索的各个方向逐渐敲定。最重要的是确定了海德计划的定位,即打造孵化创新药研发公司,而非直接生产研发新药,做平台的“平台”。
围绕这个定位,海德计划除汇聚了一批“最强大脑”外,还在产学研结合上做了精心布局,选择了以色列的三大科研重镇:在海法理工学院,Avi Schroeder教授、Erez Lieberman- Aiden教授、成军教授与东方高圣&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共同为Holy Haid Lab揭开面纱,致力于建设中以海德联合未来实验室;在希伯来大学,诺奖获得者Roger和诺奖提名人选Howard Cedar,以及生命学院院长Shy Arkin与成军教授共同为HOLYHAID IDEA COLLEGE 概念学院揭幕,作为海德计划的智囊,将集结犹太智慧,为海德计划从源头提供创新性支持;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中以海德人工智能药物研发股份有限公司与科研成果转化机构Yeda签订了技术转让相关协议,将在相关专利技术方面展开合作。
陈明键对海德计划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以色列有人才优势,中国有成本优势。耶路撒冷是三教源头,也是创意的源头,Idea is nothing but everything(概念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源于概念)。 ”、“犹太人的智慧实现从0到1,我们希望在这里实现1-10。做新药,就是其中的1、2、3、4、5。 ”
1、2、3、4、5,是海德计划的项目特色,五个数字契合了海德计划的规划目标——每个革命性概念500万美元投入、经历4个阶段、用3年时间、进入临床II期、达到10亿美元估值。
希伯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犹太科学家Shy Arkin(Isaiah Arkin)
美国犹太生物化学家、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ger Kornberg
以色列裔美国生物化学家Howard Cedar
贝勒医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科学家Erez Lieberman- Aiden
科学家Izhak Haviv
科学家Erez Podoly
地坛医院副院长、亚太肝病联盟理事长成军先生
东方高圣&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先生
04
“海德计划”的首期目标:攻克乙肝,预防肝癌
如前所述,东方略发动成立中以基因工程中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特色疾病的治疗难题。由于遗传背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疾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需求这块,中国尚有大量的未解决的临床需求”。地坛医院副院长、亚太肝病联盟理事长成军介绍,中国有一些与其它国家不同的常见发病癌种:中国的HBV(乙肝)发病率远高于欧美,而欧美的肝癌很少是由HBV(乙肝)引起的,但恶性黑色素瘤、口咽癌、霍奇金淋巴癌却在欧美流行,在中国鲜少人发病。
希伯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犹太科学家Isaiah Arkin表示,目前世界上包括肝癌在内的几种癌症,在亚洲等东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很少受到美国和欧洲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关注。美国犹太生物化学家、诺贝尔获得者Roger Kornberg表示:“对于中国特色病种的研究应该尽早开启,例如,乙肝病毒的基因复制存在阻断的可能性,只是之前的研究经费有限,我们的团队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于以上背景,海德计划作为推动成立中以基因工程中心而采取的一项行动,将目标对准了中国特色疾病中的肝病,更确切的说,是乙肝病。
乙肝从全球范围来看属于罕见病,但是在中国却数量庞大,目前中国有1亿左右的病毒携带者;约3000万人需要治疗,其中700万人面临因HBV感染而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等致命疾病的威胁;每年由于乙肝造成的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大约将近100万。
“乙肝是全球范围的严峻问题,不仅会引起肝炎,也会诱发肝硬化和纤维化。目前常用药是核苷和干扰素,覆盖在中国医保体系中,不过,这两类药物都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只是将病毒在体内的活性抑制住,病毒本身还将长期在体内存在。但很多乙肝携带者的并发症并未纳入医保。此外,目前的诊疗手段不能阻止肝硬化和纤维化。在中国除了HBV还有HCC(肝癌),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海德计划。”成军介绍到。
“基于这样的问题或者药物的现状,我们后面药物研发的目标,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抑制病毒层面上。我们要做的药物研发目标,就是能够清除病毒,或者实现功能性治愈。功能性治愈和清除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是给病人带来的获益方面是非常类似的,已经接近于清除病毒。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个药物做出来才有价值。如果只是抑制病毒,其实是没有必要去做的。”成军接着分析到。
在12月15日海法的会议上,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Avi Schroeder发表了题为“未来实验室”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确认将在三年内提供乙肝治疗方案、明确临床需求。“以色列人的价值观是:在今天发现问题,让明天更美好。 临床实践未来需要做的,是通过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来开发更好的药物。”
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Avi Schroeder
05
“海德计划”的功能: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面临三座大山——长周期、重投入、风险高 ,这让国内众多药企都望而却步。所以对于众多投资人来说,投创新药往往从临床三期开始,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失败概率较低。海德计划致力于颠覆传统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通过借助全球最智慧的大脑、AI及大数据等辅助研发平台,将大大降低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有信心作出这种预期的一个保障是,犹太“最强大脑”有一种“算法”的能力。希伯来大学前校长、理论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现任爱因斯坦档案馆学术顾问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Hanoch Gutfreund)教授在带领海德计划团队成员一同参观爱因斯坦档案馆时介绍说,相对论是在爱因斯坦大脑中就完成了理论的构建、试验等。他的意思是说,爱因斯坦具备一种对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算法”,即擅长于dry-Lab(干实验室)模式,其实爱因斯坦的这种“算法”能力在犹太科学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海德计划的目的就是运用这种全球最智慧的大脑设计的算法,辅以AI和大数据,将合适的药物结构精准地“算”出来,避免了传统研发模式所必须的大量的基于药剂的实验(即wet-Lab,湿实验室),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升了效率,从而将wet-Lab变为dry-Lab。
“过去老牌制药企业的研发创新要历经十余年,耗资数亿美金。我们不要做这样的研发投资,如果也是这个老路,就不用再费劲重复了。”、“今天我们通过海德计划邀请了世界各地,来自美国、以色列的犹太科学家,希望把全世界最强大脑和中国数量最大的疾病结合起来,用数据和AI这两条腿,走一条新路,致力于最高效、快速地找到治愈乙肝的办法。”陈明键介绍说。
“以前是商业诉求、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到CRO、从管理成本的角度提升效率,而现在确实已经实现了通过数据、人工智能做第三次效率升级的时代。医药工业‘AI+’时代,本质要最终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能够更快制造出更多的超级终端药,满足更多的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晶泰科技创始人温书豪介绍道。
“从AI技术方面,希望能够找到新的靶点和新的母核分子。希望能够建立全新、高效的评价体系,这将是我们整个研发过程中的加速器,再结合目前已有的CRO资源,充分利用全球临床资源,能够达到共同治愈的目标。”东方高圣实验室负责人刘飞孟表示。
除了借助AI的力量外,基因检测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早前就表示,华大基因将负责为中以基因工程中心提供基因库大数据支持,在相关基因测序上,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全力保证中以基因工程中心的基因组学验证。
Idea College揭幕仪式
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作为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
垂直聚焦性健康,在STD防治、快检、IVF配套服务、HPV三级预防、HIV综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