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长期日夜颠倒?警惕睡眠障碍找上门

时间:2022-10-11 15:28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小涛 张灿城

图/受访者提供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当下,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与来自现实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我们要警惕部分人群可能会受到长期的精神困扰,特别是睡眠出现障碍的人群,尤其要警惕精神心理问题。

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日夜颠倒每一天

小范是广州市的一名高一学生,曾经的一次骨折,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生活节奏。因为骨折后,他行动不便,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家上网课。没有老师的监督、同学的陪伴,自律性不高的小范慢慢跟不上课程节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晚上在房间里偷偷打游戏,凌晨五点再爬到床上,白天的时间都用来睡觉。

后来,小范自己想要恢复正常作息,却发现已经无法按时入睡了,往往要到凌晨五六点钟才可以入睡,虽然醒来后精神尚可,学习效率也没有下降,但是已经无法按时上课,影响了学习计划。

家长先后带小林在多家医院就诊,辗转于神经内科、心理科等科室,曾被诊断为神经发育障碍、心境障碍等疾病,但都没有查出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

一筹莫展时,他们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经过详细的评估,潘集阳考虑小范的问题可能是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在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昼夜时相标志物测定以及两周睡眠日记后,最终他被确诊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经过专家系统的治疗及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辅以光照疗法,最终小范的日间嗜睡症状明显改善。

潘集阳教授介绍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病率为0.17%,青少年患病率为7%~16%。如果遇到对睡眠障碍等疾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睡眠健康教育、定时光照疗法、定时褪黑素治疗等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警惕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尽快到睡眠医学门诊就诊,尽早明确诊断。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

应激性精神创伤:持续关怀 温情应对

徐先生是一家一线城市中型餐馆的老板,近3个月因为经营不善,餐馆陷入亏损状态,收入不足以支付高额的铺面房租等费用。他把信用卡刷爆,到处借钱维持生计。在遭遇一连串打击后,徐先生无奈关店。

如今徐先生从事了新工作,但之前事业的失败已经给他留下负面影响,每当听到有人提及生意相关话题,徐先生就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焦躁难耐。每当躺在床上,徐先生就会不自觉心慌,脑海中闪过的都是曾经自己创业开餐馆的心血,以及亏损时员工的愁容,多次从噩梦中惊醒。最近,徐先生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专家评估认为其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潘集阳教授首先对其进行“脱离应激源”的治疗,告诉患者平时要及时脱离“灾难”现场,不去与经济创业相关的各种场合,不见曾经的生意伙伴,减少外界不良信息接收。家属也应引导患者关注积极正向的新闻媒体,避免患者接触与创业失败相关的人员。应对徐先生情况,潘教授对其使用抗抑郁药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痛苦情绪。

治疗两个月后,徐先生的情绪趋向平稳,睡眠也较前好转,此时潘教授对他进行暴露疗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唤起其创伤记忆,然后治疗这些记忆中的病理成分,帮助他平稳对待。最终徐先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也恢复了正轨。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K007)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