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警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潜在的长期毒性值得关注

时间:2022-09-20 17:10 来源:互联网
字号:

2013年,癌症免疫治疗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免疫疗法的成功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效果,更是改变了治疗癌症的理念。人们长期以来尝试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确实,针对PD-1/PD-L1通路、CTLA4通路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从后线到一线,再到围术期辅助和新辅助,免疫疗法可谓已经渗透肿瘤全程化管理的各个阶段。

疗效方面,免疫治疗的特点是“拖尾效应”,一旦药物对肿瘤有效果,患者可能存在持久的临床获益。安全性方面,整体不良反应是可控的,多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在治疗开始3个月内,也容易得到关注。

然而,随着临床试验随访时间的延长和真实世界研究经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免疫治疗中,存在延迟出现的以及慢性长期的不良事件。这些毒性反应距离开始免疫治疗的时间较长,一旦出现则让人措手不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近期发表在《自然综述·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为我们阐述了这一重要问题。

延迟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延迟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被定义为“接受免疫治疗开始一年后发生的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包括免疫性结肠炎、皮疹、肺炎等。其中七成以上患者发生这些不良事件时,还在接受免疫治疗;而对另一些患者则是在免疫治疗结束后发生。这表明,免疫相关毒性发生时间不太确定,可能发生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治疗结束后。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监测十分重要。

在免疫治疗结束后,还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持续12周以上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我们称为“慢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这类不良事件发生并不少见,而且距离初始治疗时间长,容易被忽视,尤其值得关注。

慢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可影响机体诸多系统

慢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潜在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是内分泌毒性和风湿毒性(图1)。

图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慢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模式图

内分泌毒性

在15%-40%的患者身上会发生这一类毒性事件,较为常见的类型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炎和1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常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约六周时发生,大约一半患者在发生甲减前会因甲状腺破坏、甲状腺激素增多产生一过性的甲亢症状。免疫性垂体炎在接受含伊匹木单抗的治疗方案中更为常见,一旦发生则持久存在。

这类毒性发生后,以替代治疗为主。如出现甲减,则应长期口服甲状腺素。这类毒性出现后往往无需立即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也不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

风湿毒性

风湿毒性和免疫强度有关,一旦免疫治疗的效应过强,除了抗肿瘤,还可能产生针对机体自身正常器官的反应,这就是风湿毒性。较为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大约一半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在结束治疗后,会出现半年到一年的关节炎症状,而其中有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永久存在。

激素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是针对这类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治疗手段。这类毒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往往不严重,大剂量激素一般不需要。

胃肠毒性

免疫性结肠炎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K007)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