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肝病患者怎么预防秋燥

时间:2022-10-11 10:24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入秋以后人们会觉得秋高气爽,这是暑气渐消,白天光照减少,昼夜的温差变大,原来弥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露水下降,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减少了。再加上秋风横扫落叶的同时也会带走很多水分,加速了空气中湿度的下降,所以人们会觉得很干爽,有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感觉。

这个时候不少人出现咽干舌燥、口唇干裂,甚至有咽痒、干咳的症状;有的人会觉得眼睛干燥、鼻子发痒、喷嚏连连;而皮肤也会因为秋燥而出现瘙痒、皮肤划痕的现象;很多人的毛发也会出现干燥、分叉、脱落。这很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

中医很重视天人相应,强调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疾病的相应关系,秋季五行属“金”,在气候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与“肺”对应。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侵袭,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肌表,其最易损伤人体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皮肤干燥,甚至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肝病患者该怎么防秋燥?

1、适当饮水

适当饮水,饮水要少量、多次,慢饮,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每天的饮水量需要因人而异,成人一天以1000—2000亳升为宜,但要忌寒凉之饮,冷饮容易伤胃。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可喝蜂蜜水。饮茶可选蜂蜜菊花茶、乌龙茶,乌龙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亦可以解除“秋乏”。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篇》

2、调节情绪。

秋季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树叶逐渐枯落,花朵逐渐凋零,肃杀之气明显,人们每每见物思己,多发悲秋之感。肺主秋,过度悲伤则会耗伤肺气,加重疲乏感,更加倦怠、懒言、胸闷气短,不利于养生康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们应积极放松身心,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

2、起居有时。

《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秋燥最易耗伤人体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症状。中医认为熬夜耗伤人体气血,气血不足,加重津液亏虚,干燥症状加重。所以要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调摄精神,形神兼养。

3、忌辛辣,养肺阴。

拒绝辛辣重口味,白色食物最应时

秋季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因秋季气候过于燥烈,容易损伤肺气,耗伤肺之阴津,故应少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秋季对应五色为白色,但白色食物有不少都性偏寒凉,生吃容易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泻、喜热食、怕冷等)的人来说,将其煮熟后吃,可减轻它的寒凉之性,既润燥生津又不伤脾胃,所以可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适当地选择食用。像百合、怀山药、银耳、莲藕、梨、蜂蜜、荸荠等食物有很好的养阴清燥作用,适宜干燥综合征患者秋季食用。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K007)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