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同晚步 溪上有新诗(二):一个国务院津贴专家者的"自我修养",爱尔眼科沈阳东院院长李若溪访谈
内容摘要:
"察人观而后,穿堂看抹布",这样精辟的哲理从来是只看而无用武之地,但我在整理这次采访稿件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细节印证了这句话,也印证了"一切为患者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治疗与服务"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李若溪院长与爱尔眼科沈阳东院一直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爱尔眼科沈阳东院,李若溪院长的出诊时间是周一、周二、周三和周日。周末出诊,在沈阳,仅有部分医院有这样的利民安排,但很难见到专家,更何况是李院长这种级别的专家。而李院长恰恰选择了周末出诊,这对于患者来讲,无疑是一个相当贴心的举动。不用请假看病,给了多少患者带来便利,而爱尔眼科沈阳东院采取中午不休诊的举措,又给患者节省了多少的时间。不论其他,只这一个细节,就足以显示出李若溪院长的温暖与体贴,而我对李院长的敬佩之情,随着采访的深入越发的加深了……
正文:
初见李若溪院长时,是在她刚刚完成一台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之后。白内障手术,她已经做过万余例,不过为了这台手术,她还特意准备了一条花头巾,为了预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是预祝今天的采访顺利,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这位省内眼科界首屈一指的人物性格中可爱的一面。
▲配图:正在做手术的李若溪院长
▲配图:接受采访的李若溪院长
工作,对于有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他所钟爱的事业,李若溪院长就属于后者。这跟年限无关,看的是对工作的付出。在李若溪院长的时间分配表里,在单位的工作、科研占据了50%,为更好的工作而私下进行的学习又占据了30%,留给她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家人的团聚时间、和朋友的相处时间只占用了20%,甚至更少。
不断学习,是自我要求,也是40年的坚持
"当医生要活到老,要学到老,我白天工作了以后,晚上我回家还要看书看资料,然后你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你才能掌握前沿。"
记者:您曾进修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并多次到德、美、日、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研学,在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医生接触的过程中,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触?
李若溪: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当时一个小女孩来就诊,她觉得她自己去蹦极以后眼睛看东西就不舒服,视力还可以,她说不清楚这个不舒服是怎么回事,就是感觉看东西跟以前不一样了。她就到协和医院来看病了,通过检查眼底也看不出来有问题,视力也看不出来有问题,她跑了几家医院,都说没什么,这个看东西不舒服的症状始终都没得到解决。一般来说,检查不出来病变,就会让患者回去继续观察了,但是协和医院的大夫他就没有轻易的放弃,患者虽然就走了,他们又反复研讨,反复查资料,最后终于弄明白了这个是怎么回事,是因为蹦极以后,眼睛视力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区发生了轻度的错位,所以造成患者看东西不舒服了。这个事情对我影响很大,就是什么事一定要一追到底,一定要把这个事要搞明白,这样才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
记者:您获得过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因为这是面向整个科学界的,并不是单纯的医学界,能够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您肯定付出了很多吧?
李若溪:当医生要活到老,要学到老,我白天工作了以后,晚上我回家还要看书查资料,然后你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你才能掌握前沿。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讲可能是挺艰苦挺辛苦的事,但是我觉得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热情,这种不断的学习是外人看不到的过程,但对这个东西不是摆给别人看的。
记者:您的研究成果,既有临床应用领域,也有基础研究方向,在您看来,临床解决疑难与寻找眼病本源,哪个更重要?
李若溪:我们从事的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其实也需要基础研究来支撑,通过基础研究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比如临床上你知道有某一种病,但是你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也就不知道怎么更好的治疗,所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科研就是通过研究,搞清楚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从而研究出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样科研就促进了临床技术的提高。它是良性循环,它和临床其实是息息相关,互相促进。
记者:在省内,只有两位眼科专家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殊荣,而您就是其中一位,获得这个称号以后,给您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变化?
李若溪:这个荣誉对我来说也就是一个荣誉,它不是我努力的终点,应该算是一个更好的起点。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这个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努力,要做的更好。比如说爱尔眼科沈阳东院新引进的这台美国强生白力士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设备,目前整个东北只有一台,在国内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机器,怎么用,如何能用的好,这也需要学习。
而且对于手术而言,眼科手术相比外科手术操作更加精细,一个小的失误可能就会影响到患者终生光明,没有补救的机会。病人来找你,就是信任你,为了不辜负这种信任,就得不断的学习。
记者:李院长我觉得你是个超人,看诊、手术不断就不说了,你还主持过省市科研课题近30项,在国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参加全国学术大会交流的论文百余篇,还主编过《眼科学彩色图谱》《眼科常见疾病的CT及MRI图谱》《黄斑疾病图普》等多部专著,您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
李若溪:在这一点是我真是挺感谢我的家人的,他们真的特别支持我。能够做这些事情,势必要牺牲一些休息的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他们都很理解我,知道这是我的理想。现在想一想,我没有碌碌无为的过完这一生,我为眼健康事业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也很自豪。
▲配图:李若溪院长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证书
▲配图:李若溪院长给患者做检查
不放弃一丝复明希望的"李大胆"
"你当个医生你都得不到患者的认可,你这个医生就当太失败了。"
记者:从业39年,您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医生这个职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若溪:当医生,就是要对患者负责。你当个医生你都得不到患者的认可,你这个医生就当太失败了。
曾经有一个患者,他在其他医院做了两次手术,都没有取得好的结果,而且人家告诉他,你这眼睛治不了了,你得眼球摘除。这个患者他其实才50多岁,他对摘除眼球特别恐惧,他觉得如果我这个眼球摘除了,我活的就没意义了,所以他就找到了我。其实这么重的病,一般大夫也都不爱接,尤其是别人没治好,你再接手,很难做,再一个也有可能还是治不好。但是这个患者就对我说,"我特别相信你,你就大胆给我治,你治不好我也不后悔!但是也请你帮我努力一下!"所以我就给他做了这个手术,做了能有将近5个小时,最后眼睛保住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视力都恢复到0.2了,这患者就非常高兴了。(这台手术的成功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要放弃,如果能给患者治好,对他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遇到困难也别退缩,也别怕担风险。
记者:这么多荣誉在身,正常来讲不是应该爱惜羽毛,珍惜自己这些荣誉吗?你给他做手术,反而会增加你的风险,影响你的口碑,这是做成功的,你万一不成功呢?你有考虑过这种风险吗?
李若溪:风险不仅是存在,其实风险还特别大。但是你要是都考虑风险的话,这个患者你就得不到救治了。比如这个患者还有一线希望,我觉得要是放弃了就太可惜了。(那你丝毫不会想到自己的荣誉,对自己的影响吗?)没有,我就没这么想过,我只是想怎么能给患者解除痛苦,怎么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只要你跟患者交心,他也会理解你,对我来说,因为我选择了眼科医生,选择了这个行业,你就要给患者带来光明,我追求的就是给患者提供好的服务,叫他们恢复光明。
记者: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有没有人管你叫"李大胆"?
李若溪:还真有人说我胆大。难道看患者痛苦,作为医生能视而不见吗?我做不到。之前有一个患者,80多岁了患有青光眼。他的问题是年龄大,还有很多基础病,很多医生都不敢给他做手术,可是他青光眼的一个表现是非常的疼,你能看着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一直疼着无动于衷吗?手术医生,必须要当机立断,完全不能犹豫,做了也绝对不会后悔!
记者:作为您来说,您觉得做医生最大的幸福感在什么时刻?或者是什么才能带给你幸福感?
李若溪:满足感当然是给患者治好了病,就觉得非常幸福了。尤其是比较难的疾病,你给他治好了,你心里头也非常高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满足感,是一种什么感受?)这个事儿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反正是看到患者眼睛治好了,他们高兴我也跟着高兴,是其他金钱、荣誉什么都不能代替的。
▲配图:李若溪院长与患者合影
▲配图:工作中的李若溪院长
采访完李若溪院长,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平凡之路》的歌词:"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给过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夺走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荣誉加身,只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功成名就,抵不过患者的一句感谢,一个笑容。荣誉、金钱都不是她看重的,她只想在手术台上让更多的人获得光明。李院长自己说,她的性格是果干刚毅的,但是采访时,说到患者对她的感谢时,她的笑容是腼腆的,说到自己的职业时,又是自信骄傲的,言语间,是对工作的无限热爱,是对医术的极致追求,是对患者的竭尽全力。
当生物医疗拥抱数字科技,将创造无数的生命奇迹。最近,埃
8月26日,素有“中国医药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