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国家卫健委:财政为医院这个科室的发展“买单”,到底可不可行?

时间:2022-09-18 12:30 来源:[db:来源]
字号:

作为医院里直接应对传染病的科室——感染性疾病科(简称感染科,前身为传染科)由于病源减少,在以效益为核心的现行评价体系下,常常因「收不抵支」,被视为「鸡肋」科室。

将防止抗生素滥用等纳入科室职能范畴,与临床微生物、院感控制两个科室联合,打造「三位一体」的大感染学科模式,成为业内公认的感染科发展方向。然而,转型却因感染科医生自身能力问题等,进程缓慢。

归根到底,弱势的科室带来弱势的医生,感染科的发展,需要的是一整套、一揽子方案,其中首当其中的,便是经济效益差的难题:转型发展、人才提升都离不开钱,可是钱到底从哪里来?

「感染科收治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染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鉴于综合医院有限的财力,国家应当给予特殊财政支持,医院应当给予科室宽松的绩效考核。」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太生曾建议。

「虽然目前国家给感染科有传染病津贴,但是一个月就几百块钱,激励效果不明显。」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医生王唯(化名)则向健康界建议,提高补助标准,或许应将感染科诊治传染性疾病这部分功能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进行通盘考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市县综合医院传染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其中提出了两大建议:

一是将综合医院感染科确定为一类事业单位,按1:1.8—2的床人比核定编制,实行「一类事业单位、二类管理机制」;

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弥补传染性疾病专科运营亏损——直接将感染科发展难题推到了国家财政及政府头上。

国家财政为感染性疾病科的发展买单,到底可不可行?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上述代表提出的两个建议,首次进行了答

感染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可行吗?

1990年代后,随着疫苗等手段出现,经典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下降,病人减少,传染病病种也越来越少。然而,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对感染科及医生却并非「幸事」。

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分为两类:公益一类单位即完全承担公益服务,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所有经费均由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二类单位虽然具有一定公益性,但部分资源可由市场配置,允许有自营业务,财政将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状况等,给与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其中,公立医院便属于公益二类单位,自负赢亏,政府实行差额补贴。

2009年财政部联合原卫生部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中明确了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规划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的补助政策。

然而,连卫健委都承认,总体上政府对投入政策仍未落实到位,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这么多年以来,财政的政策性补贴基本没有,2021年的医改的政策性补贴到现在都没有到账。」河北一家地市级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陆天华(化名)告诉健康界

综合医院感染科,属于医院内部科室,自然也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自负赢亏、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病源不断减少、经济效益差的感染科自然「不受待见」。

不少医院都在不同程度上裁撤传染科,传染病医生们另谋他业,传染科自此开始「不断萎缩」,不管政府说怎么支持、怎么补助,都作用甚微。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K007)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