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新闻

浅析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

时间:2022-03-17 13:0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浅析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山大学口腔医院 许跃 教授

【前言】牙周病作为威胁口腔健康的“头号公敌”,是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有资料表明,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70%-90%,覆盖多种职业和各个年龄段。牙周病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3·20世界口腔健康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跃教授通过线上科普宣教的方式,从牙周病的病因出发,重点分析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来帮助大家深入认识牙周病,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

【科普讲堂】牙周病的病因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病变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主要有牙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和牙周萎缩等几大类,其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牙菌斑。牙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日常口腔清洁很难将其清除干净。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也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结石。牙结石主要是由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矿化而成,因其沉积部位不同,分为龈上结石和龈下结石两种。牙结石的存在,给牙菌斑的附着和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如果牙结石过多,容易对牙龈组织造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牙周组织本身所能承受的咬合力是有限的,如果太过于粗暴使用牙齿,超过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咬合力,容易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

4、食物嵌塞。食物嵌塞是导致局部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嵌塞的机械作用和细菌作用,除引起牙龈组织炎症及出血外,还可引起牙龈萎缩、急性牙周膜炎、牙龈脓肿、牙槽骨吸收、临面龋、根面龋和口腔异味等。

5、不良修复体。不良修复体主要是指在牙齿治疗过程中因医生的技术不过关而引起的。比如补牙后留下的与牙齿表面不密合的悬突、制作不良的烤瓷冠或金属冠引发的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

6、吸烟。吸烟者口腔环境一般比较差,且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易患牙周炎。

7、全身性疾病。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息息相关,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是糖尿病。糖尿病与牙周病是互为加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较易感牙周病,一旦发病病情会比较重。如果不及时控制牙周病,反过来又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科普讲堂】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其实就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早期往往不易引起重视。牙周病是不可逆的,任何牙周治疗都不可能使已破坏的牙周组织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而规范的牙周治疗可以控制牙周炎症,让牙周组织保持健康。因此牙周病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牙周病的治疗,一般以牙周基础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牙周治疗分为4个阶段:一是基础治疗阶段、二是手术治疗阶段、三是永久性修复治疗阶段、最后是维护治疗阶段。

(一)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叫消除病因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消除菌斑滞留因素、牙周药物治疗等。

牙周洁治或刮治。通过洁治和刮治的方法,祛除位于牙龈上下的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物,消除牙龈炎症。

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对于牙齿治疗,我们都是本着能保留则尽量保留的原则,但是如果患牙预后极差、不利于义齿修复,这种情况留着反正成为病灶,此时应尽早拔除患牙。

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如果存在龋齿、不良修复体等菌斑滞留因素,应及时进行龋齿充填、祛除不良 祛除 体等治疗,防止牙周遭到进一步破坏。

松动牙固定。当牙周病发展到中晚期时,牙齿的食物嵌塞和牙齿松动的情况会加重。这时可以使用牙周夹板把松动的牙齿相互连接,并固定在相对稳固的邻牙上,彼此借力,形成一个整体,分散咬合力,从而保护牙齿和牙周。

根面平整术。进行根面平整术,可清除牙根附着的结石、感染骨质、肉芽组织等,有助于形成新的牙周附着。

药物治疗。存在比较深的牙周袋时,可在牙周袋内放入局部应用抗生素类、凝胶类药物,可缓慢释放有效成分,控制细菌繁殖,杀灭细菌的毒性物质,使牙周病尽快恢复。

(二)牙周手术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完成6-8周后,如果还存在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出血,或存在牙槽骨形态不良等,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牙周手术。

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牙周翻瓣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膜龈手术等牙周治疗手段,彻底清除牙周袋内的感染物、恢复牙槽骨及牙龈的正常形态。

当然,如果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炎症已经得到很好 的 控制,可以直接 进入到 下一修复治疗阶段。

(三)永久性修复治疗

牙周的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开始进行,此时牙龈的外形和龈缘位置已基本稳定,可进行永久性固定修复或活动义齿修复,必要时可同时固定松动牙。对于部分错颌畸形患者,则可开始进行正畸治疗。

(四)维护治疗

牙周治疗完成后,要定期复查复治,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指导。包括刷牙、正确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

【科普讲堂】牙周病的预防措施

牙周病往往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人忽略,比如口臭、牙龈出血等。出现明显症状往往病情已很严重。且牙周病是不可逆的,所以预防大于治疗。

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软垢和牙结石。因此,要预防牙周病,减少此类致病因素的存在是首要预防措施。常见方法有:

(一)日常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例如巴氏刷牙法,早晚认真刷牙。吃完东西及时漱口,注意进食酸性食物之后,建议间隔半小时以上再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良好习惯,并善于使用牙缝刷、冲牙器等洁牙用具配合清洁牙齿。

(二)定期检查牙齿

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因为牙周病早期是很难察觉的,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三)定期洁牙

即使每天认真刷牙,牙菌斑也是无法百分百清除干净的。牙菌斑长期沉积于牙齿表面,形成牙结石刺激牙床,容易导致牙周疾病。定期洁牙清除牙结石,减少牙周刺激物,能帮助维护牙齿及牙周健康。

(四)定期做PMTC

PMTC,即利用专业化器械,能够有效清除牙菌斑,保护口腔健康。并能抑制口腔内细菌的产生,增强牙齿抵抗力,预防牙周病和龋齿。定期做PMTC,对维护口腔健康大有帮助。

(五)叩齿

叩齿(即空口咬牙),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好处,通过叩击牙齿,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可以使牙周组织更加强大,增强牙齿的稳固性,让牙齿不易松动,不容易脱落,让牙齿更健康。

(六)纠正不良习惯

各种不良习惯,比如吮手指、咬唇、偏侧咀嚼、张口呼吸、夜磨牙等,不仅容易导致错颌畸形,还容易导致牙周疾病,一经发现,应及时纠正。

(七)健康饮食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咀嚼粗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对牙龈组织产生适当的刺激,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

(八)戒烟

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证明,抽烟对于牙周病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引起口腔内的口腔卫生发生改变,要预防口腔疾病,最好戒烟。

(九)注意牙周病的早期信号

牙周病最早期的症状,比如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臭等,但往往被当成“上火”而忽视。其实这时候你的牙周已经出现问题了,这时候应千万不要拖,也不要妄想会自行恢复,而是应该及时就医。

【结束语】牙周健康是口腔健康的基础,希望人人都能重视起来。只有正确认识牙周病,予以重视,才能更好地防治。

— — — —【学术任职】— — — —

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COS)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公派美国CWRU(2012年)、USC访问学者(2014年);美国Tweed正畸协会中国区教官;美国正畸协会(AAO)会员;国际正畸联盟(WFO)会员;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ITI)国际会员;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ntal Research(IADR)国际会员;德国非凡Forestadent 、美国卡瓦集团特正畸、美国 Invisalign隐适美、美国3M Incognito舌侧矫治特邀讲师;隐适美中国的首批认证医师;连续6年入选《岭南名医录》。

《口腔正畸中CBCT应用临床指南》译者;《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口腔正畸学精选模拟习题集》编委;《口腔医师实用丛书 口腔正畸科医师手册》编委;中国核心期刊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SCI杂志《Plos One》、《Oral Disease》、《The Angle Orthodontists》、《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Scientific Reports》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评审成员;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考官。

— — — —【学术成就】— —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二等奖(2004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4项,国际种植学会科研基金1项;发表论著70余篇,SCI收录30余篇,专利9项。

— — — —【专业擅长】— — — —

青少年早期面型管理,固定矫治,隐形矫治,功能矫治;

正颌-正畸联合矫治,唇腭裂序列治疗,拥有临床案例高达上万例

— — — —【出诊时间】— — —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正畸科 每周二(上午+下午)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