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新型MRI兼容ICD应用落地,未来诊疗需求“心”保障

时间:2022-01-24 17:58 来源:互联网
字号:

近期,波士顿科学Galaxy家族MRI兼容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陆续在多个省市落地使用。这两款植入式心脏电子装置于2021年11月在中国获批磁共振(MRI)兼容标签,为更多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据悉,完成首批植入手术的医院包括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团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团队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发的突然死亡,属于急危重症,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发病时间与形式往往无法预测,且抢救成功率极低,心脏停跳后只有4-6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针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在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ICD可以在数秒内帮助心律转复,达到预防猝死的目的。

在植入传统ICD装置后,大部分患者的正常生活得以恢复,但同时也埋下一个“隐患”——患者后续无法进行磁共振(MRI)检查。MRI的高能量射频磁场可能会导致传统ICD导线的电极头端发热、阈值升高等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异常电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目前在众多疾病领域,MRI都是最常使用的检查手段,如果不能进行此项检查,患者未来的诊疗将受到极大限制。

“MRI兼容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以往MRI检查对安装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限制,且保证了MRI检查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保障患者当下治疗需求的同时兼顾了未来潜在的诊疗需要,有助于提升患者长期健康管理水平。”近期完成了首批Galaxy家族MRI兼容ICD植入手术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表示,“ICD植入后能否及时正确地识别并治疗猝死高危患者的心律失常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此次植入的ICD硬件和算法设计都较为独特,具有心律失常鉴别的智能化功能,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减轻ICD电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团队

同类ICD植入手术也于同期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景峰教授指出:“大部分需要植入ICD装置的患者也正处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等的高发年龄,后续对于MRI检查的需求预计较多,因此植入可兼容MRI的装置,对于这部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团队

此外,植入式心脏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是医生和患者较为关注的话题,而电池设计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装置寿命更长能够减少更换装置的手术次数,以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据了解,波士顿科学的Galaxy家族ICD和CRT-D装置均采用了其专利ENDURALIFE电池技术,相关真实世界数据和多个独立的上市后研究均证实了使用该电池技术的电子装置寿命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