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干燥,起风时极易带走皮肤表面上的油脂,从而导致皮肤容易“得病”。具体表现为:手臂、小腿上掉“皮屑”,并且出现发红、瘙痒、干燥性裂纹的症状,这种情况既是得了干性湿疹。
一、这么洗澡易得干性湿疹
冬天洗澡,很多人沿袭了夏天的习惯——每天洗,生怕清水洗不干净。由于天气冷,还喜欢用特别烫的水洗。事实上,冬天这样洗澡很可能洗出一身的皮肤病。
冬季洗澡误区一:洗澡水太热
温度过高的水对皮肤表面的油脂有非常强的破坏作用,从而破坏皮肤的锁水功能,加速皮肤干燥。洗澡水的水温一般比人体体温稍热一点就可以,最好控制在37-40度之间。
冬季洗澡误区二:爱用搓澡巾
经常用搓澡巾洗澡有两个弊端:一,是搓澡巾很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屏障功能,屏障被破坏后就容易使皮肤感染细菌,引起皮肤病;二,是如果搓澡巾交叉使用,皮肤擦破后就会相互传染病毒,形成传染性软疣。
冬季洗澡误区三:洗澡次数太频繁
过度爱干净,同样有可能得病。很多人由于洗澡次数过于频繁,从而破坏了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新闻曾报道,有位21岁女生,每天晚上都要洗个热水澡再上床睡觉,某天突然觉得浑身瘙痒难忍,腿上被抠得都结了血痂,到医院就诊后,才知道自己因为太爱洗澡患上了干性湿疹。
因此,在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冬天可以相应减少洗浴次数,或者缩短洗浴时间。
二、对付干性湿疹的三招
干性湿疹的临床表现有瘙痒、红斑、脱屑,并无明显液体渗出。
中医认为,燥邪是导致干性湿疹的主要原因。很多干性湿疹不容易好,总是反反复复的,在手上、小腿、后背长了好、好了长,所以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1、艾灸:主要灸患处,配合以下穴位
这里推荐使用艾艾贴牌艾灸器,使用方便快捷,艾绒充足,灸感饱满,很适合于燥邪去除,点燃艾灸器,取穴: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进行针对性艾灸。
有人问:“患处能不能灸?”当然是可以的,患处不仅可以灸,而且要常灸,用艾艾贴牌艾灸器调理皮肤病时,首要取穴就是阿是穴(即患处),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艾火的热力还能深达体内,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2、内养:多吃百合、莲子,滋阴润燥
冬季易患皮肤病的人,鱼虾海鲜以及辛辣的菜肴、冰凉的冷饮冰淇淋等都要适当忌口。要多吃养阴润燥的百合、莲子,以及养血的桑葚、红豆等食物,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
日常煲汤时,可取沙参、麦冬各15克,和排骨或鸡、鸭等食材一起煲汤食用,有助于养阴润肺。
3、外用:自制甘草油,缓解皮肤问题
关于干性湿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占学建议:可以通过涂抹甘草油来缓解干性湿疹。
甘草油的制作方法:准备芝麻油100毫升、生甘草30克,小火加热芝麻油,中间出现油花后放入甘草,当甘草变成焦黄色时关火,用余温继续炸干炸黄,搅拌均匀即可。
甘草油中“油”的成分可以滋润皮肤,对抗燥邪;再加上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所以涂抹甘草油可以用来改善干性湿疹。
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作为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
垂直聚焦性健康,在STD防治、快检、IVF配套服务、HPV三级预防、HIV综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