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新闻

第六届“通武廊”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5-11-25 11:55 来源: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号:

11月22日,第六届“通武廊”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论坛圆满落幕。作为“通武廊”三地中医药领域年度重要盛会,本次论坛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协同赋能服务基层”为核心,通过“主论坛+分论坛”的立体化架构,汇聚三地中医药专家学者、基层医务工作者“线上+线下”1000余人,实现了政策解读、学术交流、技术传承、经验共享的深度融合,为推动跨区域中医药协同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注入强劲动能。

大会背景.JPG

一、开幕聚势,擘画三地中医药协同发展新蓝图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党总支书记顾岳山、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协会会长张明海、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张留栓、天津市武清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聂志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副处长岳松涛和北京市通州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主任陈长春先后致辞。

二、罗氏正骨法薪火相传,四名医师拜师续岐黄文脉

国家级非遗“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传承人罗素兰主任医师再收新徒。仪式上,弟子们行三拜额手礼、跪呈拜师贴、恭诵戒规,以传统礼仪致敬医祖先贤与师门。罗素兰老师寄语弟子,需敬业修德、精研经典、勤于临床,秉持“大医精诚”理念传承正骨技艺。四位弟子将谨遵师训,恪守医门戒规,深耕医术造福百姓,为传统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生力量。

罗氏正骨法薪火相传,四名医师拜师续岐黄文脉 (3).JPG

(一)主论坛论道,解码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实践路径

上午9:30至12:00,主论坛学术交流环节聚焦“中医药传承与临床应用”核心主题,四位业内专家带来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精彩分享,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解锁诊疗新思路。

“骨科圣手”双桥老太太罗有明长孙女、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罗有明名家研究室项目负责人罗素兰,罗有明名家研究室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站负责人陈广辉,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国家重点专科(国家级)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刘丹,香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董树江先后进行精彩分享。

(二)分论坛深耕,精准赋能基层中医药细分领域

三大分论坛同步开启,分别聚焦“罗氏正骨法技术实操”“路志正湿病学术传承”“骨伤疼痛可视化治疗”三大细分领域,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答疑+实操演示”的模式,为参会者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实现从“听懂”到“会用”的深度转化。

三、成果落地,协同发展书写基层中医药新篇章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通武廊”三地中医药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学术层面的思想碰撞,再到技术层面的实操传承,论坛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突破地域限制,构建三地中医药工作者常态化交流机制;二是突破理论壁垒,将名家学术思想、特色技术转化为基层可操作、可复制的诊疗方案;三是突破传承瓶颈,通过“收徒仪式+经验分享”的模式,推动中医药“活态传承”,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参会者纷纷表示,论坛内容“接地气、有深度、能实用”。

至此,第六届“通武廊”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未来,三地将以论坛为纽带,持续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协同合作,让岐黄薪火在基层代代相传,让中医药服务成为守护三地群众健康的“坚实屏障”!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