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新闻

生命线上的“双保险”:当心肾衰竭遇上致命室速,皮下ICD带来新生希望

时间:2025-10-22 15:52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字号: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心内科成功为一位特殊患者实施了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CD,简称S-ICD)植入术。该患者为60岁男性,同时面临心力衰竭引发的致命性室速,以及肾功能衰竭需长期血液透析的双重威胁,治疗难度与风险高。心内科主任皮林带领团队,与医院相关科室开展MDT多学科会诊,为患者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患者因心力衰竭导致心脏扩大、收缩功能严重下降,动态心电图提示存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此同时,其肾功能衰竭需依靠左手动静脉瘘管进行每周三次血液透析。若采用传统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不仅感染风险高,还可能影响透析通路,甚至损伤血管资源。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心内科主任皮林组织心内科、肾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决定为患者施行S-ICD植入术。该技术将电极与脉冲发生器全部埋置于胸壁皮下,不进入血管和心脏,既能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又避免了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特别适合需长期透析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团队配合默契:精确规划电极和装置放置位置,避开透析通路;麻醉监护:行胸椎神经阻滞,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精准植入:在左侧胸壁制作皮下隧道,放置电极和脉冲发生器;系统测试:诱发性室颤,确认S-ICD能准确识别并有效除颤。在皮林主任的指导下,心外科副主任医师伍光、心内科主治医师刘滕飞参与手术。手术历时约一小时,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出院时,患者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自己揣着个‘定时炸弹’,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S-ICD系统可为患者提供24小时持续心电监测,一旦发生室速或室颤,能在数秒内完成自动除颤,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对这位患者而言,该装置不仅解除了“定时炸弹”,也保障其能够继续接受规律的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据心内科主任皮林介绍,S-ICD技术的应用是心肾共治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心肾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在心肾重症综合救治方面迈上新台阶。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