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风生水起,创新活力春潮澎湃。作为首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奋力谱写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药谷”汇聚了国家药监局直属六大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12个国家级检定研发机构以及120余个各类服务平台,实现了生物医药产业审批监管服务全覆盖。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之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继续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多“兴”力量。
前沿赛道全速“开跑”
扩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生命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兴区是北京市生命健康产业主要承载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对大兴区产业发展、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开年伊始,被誉为“中国药谷”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便马不停蹄地加快复工复产,喜讯连连。赶订单、提产能、快施工,园区企业全面进入“加速跑”模式,向着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2月7日破土动工,3月10日启动主体施工……位于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南扩区的安德医美大健康产业园于2025年一季度开工建设。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司总经理薛辉表示,安德医美大健康产业园的开工,将对扩区后整个基地开发建设和项目聚集产生非常积极的带动效应。
为引进更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持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年来持续推动实施扩区工作。在原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区9.1平方公里,具体来讲,南扩3.6平方公里用于工业研发与生产,北扩5.5平方公里用于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和首都医科大学等重点项目。3月2日,首都医科大学临检中心新址建设启动仪式举办,新校区规划建设正在全面提速,将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融合等方面对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示范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3月18日,基地内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二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极大提升了中检院的科研实力与检验检测能力,也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内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3+5”产业集群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日,2025年大兴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开门红”签约活动在大兴区营商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全球知名科学家成果转化项目、国内三甲医院转化新药项目、抗体制剂研发生产、干细胞制药工厂等5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即将落地大兴医药产业基地。这5个项目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带动力强,随着项目的落地建设,将进一步支撑园区“3+5”产业集群建设,补强“中国药谷”支柱产业,推动前沿领域布局。
2025年开年以来,大兴医药产业基地在各细分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捷报频传。在中医药创新领域,北京以岭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芪防鼻通片正式获批上市;在干细胞治疗领域,九芝堂美科自主研发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批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临床试验;抗体药方面,舜景医药研发的全球首款急性心梗抗体药SGC001获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快速通道认证。
据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介绍,今年基地计划在中药、疫苗、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实现进一步增速,并扩增医美和动物药械两个新板块。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基地坚定生物医药产业主线,作为大兴区主导产业的重要承载地,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药谷”加固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支柱板块,抢占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医美五大前沿赛道,全面构筑“3+5”生命健康产业体系。目前,大兴已助力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津冀布局生产环节等重点项目,为生物医药跨区域产业链合作提供成功范例。
培育两业融合“新引擎”
“AI+医药健康”开启新实践
近年来,“中国药谷”及园区企业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跨学科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园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的服务及数字化能力全面升级。一批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同仁堂健康C2M(顾客对工厂模式)智造互联基地从产供销三个维度全面升级品牌体系,位于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已率先开启新零售消费模式,通过搭建“前店后厂”模式,完成从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向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战略转型,成为园区乃至北京市探索体验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网红打卡地。
“中国药谷”坚持打造“科技·医药+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完善产业服务生态,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体系。落地了中关村医疗器械研发小试公共服务平台,布局了细胞和基因治疗、外泌体等“一站式”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平台,依托通和立泰、界定医疗、北京实验动物中心、百奥赛图等企业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实验动物服务能力。正逐步构建起共享制造、中试生产和商业化拓展的综合服务能力,并持续完善概念验证、医学培训等功能,整合吸引了全市知名的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服务等方向延展。
此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正集聚诚益通、北京市医疗器械大数据研究中心、X-Gen AI新药发现与设计研究中心、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九州通数字健康总部基地项目等一批数智服务项目,赋能生物医药产品开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流通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随着DeepSeek等先进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百奥赛图等机构、企业先后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国药谷”及园区企业正积极探索,大步迈入AI新药研发新时代,为全球医药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打好营商环境优化“组合拳”
发挥“中国药谷”品牌效应
2024年9月,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开园,北京马歇尔中心、普华赛尔、基因启明、亦度生物、剂泰等全球前沿团队聚集于此,率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一个个新的“核爆点”加速形成。为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花足了心思。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积极践行“三医协同、三业联动”发展战略,利用市区创新药械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基地正在研究与国家药监局直属六大中心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创新医疗器械培训中心,加强产品应用示范推广、探索手术机器人以租代售等模式。为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基地与中检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4家单位搭建高值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首批355台仪器设备向园区内企业开放共享。
为用足用好国家、市、区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以“一对一”的政策解读服务,充分挖掘符合申报各类政策的潜力企业,动员企业尽享扶持、创新发展。截至今年3月,已协助园区企业申报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内项目、中关村特色园区等十余项国家级、市级政策支持,涉及园区30余家企业50余个项目。精细化的政策支持已成为基地发展的金字招牌。
作为大兴区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园区的重要一环,“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一站式服务平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地管委会深化领导班子网格化包企业责任制,从今年3月起,班子成员每天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形成重点行业、企业诉求清单50余项,针对诉求迅速召开专题会,及时研究解决办法。目前,已圆满解决各类问题30余个,既打通了企业生产经营堵点痛点,也极大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潜能,实现营商环境和产业促进的良性循环。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锐东表示:“今年将继续深耕疫苗、中药、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等‘3+5’赛道,加快首医科技园投用,打造数字健康产业生态集群,不断夯实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继续实施强链补链计划,力争投用医疗器械样机制作平台,完善创新生态闭环,当好企业服务金牌‘店小二’。鼓励企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发挥‘中国药谷’品牌效应。”
高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是一代代基地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宏伟蓝图。当前,大兴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园区获批临床一类新药66款,其中已上市5款;获批临床国家创新医疗器械31款,其中已上市23款,上市药品、器械共计1000余款。展望未来,“中国药谷”将持续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和人才服务“组合拳”,推动首都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百行,与U共赢”,2021 UCloud优刻得渠道招募会五城巡展第二站,5月2
生活中,很多被孩子生长发育问题困扰的家长到医院寻求帮助时,都会被医生告
12月19日至20日,由健康报社、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国建设银行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