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健康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专家提醒均衡膳食比“进补”更重要

时间:2025-08-08 12:08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孩子一顿饭追着喂半个小时”“只爱吃肉不爱吃菜”“每天零食不断,正餐一口不吃”……婴幼儿喂养难题在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孩子一日三餐如何吃得更科学、更营养、更健康,始终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如果将孩子的成长发育比作一场长跑,那么婴幼儿阶段的科学喂养便是这场长跑的“起跑线”。家长如何做到“科学喂养”?孩子是否需要补充额外营养剂?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医生周娟。

周娟解释说,婴幼儿营养喂养包括3层概念。婴幼儿指的是孩子从出生到3岁;营养主要强调营养素充足和均衡,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的摄入;喂养强调的是这一时期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和饮食行为培养。周娟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不仅是体格生长的第一高峰期,也是视觉、情感、语言发育的重要窗口期。与此同时,他们的消化功能及神经调控功能尚在逐渐成熟中,胃肠道负担较重,对神经心理发展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这一阶段的良好营养和科学养育,是保障儿童近期和远期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提出,对于0至6个月婴儿,要向养育人普及母乳喂养核心知识和技能,提倡纯母乳喂养,不添加水和其他食物。

对此,周娟表示,母乳是最适合婴儿消化、代谢能力,是满足婴儿全面营养需求的天然食物,能确保婴儿身体健康生长,有利于婴儿脑神经功能和认知发育、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的建立、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成熟,同时,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此外,母乳喂养能够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并不需要额外补钙。婴儿中比较普遍的缺钙表现,原因在于维生素D的缺乏。”周娟提醒说,婴儿出生后,应每日补充10微克即400IU(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周娟表示,在母乳不足或者无母乳时,可食用婴幼儿配方乳粉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但患有疾病或功能紊乱的婴儿则需要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单独或与其他食物配合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来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需要。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牛乳蛋白来源类、羊乳蛋白来源类等婴幼儿配方食品。周娟认为,每种产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来源等略有不同,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幼儿配方粉都能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可关注产品注册信息——“国食注字YP+8位数字(年代+编号)”。如果产品没有标注产品注册信息或者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不到相关信息,建议不要购买。

周娟指出,6个月龄以后,需要及时、合理地通过添加辅食给宝宝补充能量以及蛋白质、脂类、铁、锌等营养素。对于婴幼儿辅食添加,家长需把握“顺序与搭配”,即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种的原则。

让孩子“吃得香、长得好”的核心,在于建立均衡的膳食结构。据周娟介绍,辅食大概分为七大类,包括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肉类(鱼、禽类、肉及内脏)、蛋类、富含维生素A的蔬果类(深色蔬菜)、其他蔬果类、奶及奶制品类。辅食每天添加不少于4种,并且至少包括3类食物——肉类、蔬菜类和谷薯类(碳水化合物)。周娟提醒,6月龄后,婴幼儿从母乳中获取的微量元素铁已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为有效防范缺铁性贫血,要及时给孩子补充富含微量元素铁及铁吸收率比较高的辅食,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高铁米粉,菠菜、南瓜等泥状蔬菜以及肉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食物。

周娟建议,家长应着力避开“三高一低”辅食陷阱。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要严格限制高糖(果汁、甜点)、高盐(腌制食品、成人饭菜)、高脂(油炸食品)及低营养密度食物(如含糖饮料、膨化食品)。每日辅食热量占比从10%逐步增至30%,不可过早添加粥、面条等精制碳水食物,以免体重快速增长。同时尽量提供天然、清淡的食物,让宝宝从小养成健康饮食的口味,远离成年后嗜好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陋习。

24月龄至36月龄的幼儿已开始逐步适应成人食物和饮食习惯,均衡营养、规律就餐是婴幼儿获得营养全面充足的食物、促进消化吸收和建立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保障。周娟表示,婴幼儿饮食是从哺乳逐步过渡到喂食,再到自主进食的过程。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幼儿食用家庭膳食,鼓励其独立自主进食,进餐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对于额外的营养补充剂问题,周娟认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可以分为7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水。市场上针对儿童销售的营养补充剂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

“维生素D是婴幼儿最早接触到的营养补充剂,所有新生儿出生几天后,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补充量是400~800IU(国际单位),可一直吃到2至3岁。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婴幼儿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周娟解释说,维生素D与人体对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代谢息息相关,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且骨骼、牙齿、身高发育都离不开钙,因此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此外,至于儿童该不该补、该补哪些营养素,周娟建议家长们:“不要拿着儿童营养补充剂宣传语所说的症状给孩子‘对号入座’,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巨大,要根据症状和疾病在临床上判断是否需要‘进补’。比如,对于正常饮食的孩子,摄入的钙量基本可达标,对于食量较小或者一些早产的宝宝,尤其是一些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素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周娟表示,儿童摄取营养过多,会让营养变成脂肪,导致体重超标,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还可能让儿童提前进入青春发育期,影响身高发育。家长真正要注意的是确保儿童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性。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素即可保障身体所需。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