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专家热议传染病防控:关注长远布局努力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

时间:2023-03-18 08:46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列入15项行动之一,并明确“加大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是维护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

影响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对传染病防控进行布局意义何在?近日,在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3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之“做好传染病防控,共筑健康中国梦”专场上,业内专家表示,传染病防控与其他疾病不同,要有更长久的关注和长远的布局,应该从科研、人才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关注长远布局 努力降低疾病流行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仍然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建议,传染病防控与其他疾病不同,要有更长久的关注和长远的布局。他认为,传染病防控是高度专业性的,对于科研单位来说要有长期的积淀和储备,对国家而言,要有长远的布局。“从科研角度讲,抗病毒药物研究应做好更充分和超前的科技准备,以应对未来发展。”蒋建东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表示,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是威胁全人类的三大“传染病杀手”。我国已消除疟疾,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在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需要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流行水平。

加强科学研究 促进新理论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药集团总工程师杨晓明建议,从长远来看,应对突发传染病应加强相关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以寻求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手段,做好传染病防控。

杨晓明认为,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和药品监管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在新突发传染病的疫苗、诊断试剂和药物的研发。

具体到疫苗研发工作,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认为,应该大力加强疫苗的基础研究,引入抗病毒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策略。

周德敏介绍了突破传统病毒疫苗的新理念及其对我国传染病防治的作用。该理念通过利用新技术,将流感病毒由致病性传染源变成预防性疫苗。“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把这项实验式成果进行工业转化,希望能尽早落地。”周德敏说。

重视人才培养 建设高素质队伍

无论是长远布局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舒跃龙说,未来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仍面临挑战:一是传染病基础研究力量较为薄弱,总体基础研究的队伍偏小。领军人才,特别是青年领军人才资源短缺;二是原始创新的产品不足,这也是因为基础研究没有长期稳定支持、研究队伍偏小所造成的。

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是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国家健康安全的根本力量。舒跃龙认为,要打造一支实战性和战略性相结合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基础理论的培养,真正实现未来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具体到操作层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内科ICU主任杜斌分享了作为一名临床重症医生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他认为,年轻医生在医疗救治工作中应做好基础工作“ABC”,最终才能达到“XYZ”。所谓“ABC”,即最基本的治疗和理念,可以挽救生命、防止疾病扩散;“XYZ”,则是指高精尖的技术和手段。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