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我国破伤风主动免疫之路的推广者

时间:2020-12-08 11:16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健康时报记者 李桂兰)“受伤见血了,赶紧打破伤风针呀!”这是绝大部分老百姓及很多医生的观念,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教授却说,从医学的角度,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在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病房里,记者见到了为我国狂犬病、破伤风及各类动物致伤诊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王传林教授,在他看来,对破伤风进行预防,是应该在受伤见血之前,而不是等到受伤见血之后。

每天早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教授都会在急诊大楼的各个楼层巡查一遍。健康时报记者 牛宏超/摄

误诊率、漏诊率高:外伤史不是破伤风诊断必要条件

破个口子,流点血,谁没有过?可又有多少人会因为破个口子去注射“破伤风针”呢?

没有得破伤风,那是因为你很幸运!”王传林介绍,破伤风在发达国家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几乎绝迹了,但在免疫规划项目执行不规范或者开展较晚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世界每年的破伤风发病数量约为100万例,死亡人数为30万例~50万例。

“我国尚缺乏非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监测和报告体系,非新生儿破伤风多散发于乡镇和农村地区,且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报告发病率可能存在较严重低估。”

在北大人民急诊楼四层的监护病房里,一位男子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上插着管子,连着各种心电监护设备,在注射了镇静剂后,他仍然会时不时抽搐一下。当医生为患者换药时,记者看到了那个将这位一米七五男人打倒的伤口,只是大踇脚趾上一个小伤口。王传林介绍,这位患者在工作场所收拾物品时候被凳子砸了后,并不严重,自己草草处理一下也没有在意,结果一个星期左右,他开始感觉脖子发硬,身体不适,无法张嘴,只能勉强喝粥,随着病情快速进展,患者住进了ICU。

王传林教授(左一)查房时向医生们介绍患者病情。健康时报记者 牛宏超/摄

“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 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王传林解释说,非新生儿破伤风(Non-Neonatal Tetanus) 是指年龄超过28天,因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而成年人的破伤风都是非新生儿破伤风。

王传林告诉记者,外伤史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非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至少有以下两项表现之一:牙关紧闭或苦笑面容;疼痛性肌肉痉挛。”

王传林翻开自己日常给医生培训的教学片,记者见到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牙龈出血、胸罩挂钩划伤,这些临床上都有碰到过,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伤,仅仅是皮肤疖肿,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生命之忧。”

正是因为破伤风的发病特点,也给疾病诊断带来了困扰。2011年,王传林在一次创伤外科和急诊外科医师参加的全国性会议上,对300 余名参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9% 的医师不能准确回答破伤风的一级预防时间;75% 的医师不了解国际破伤风防治指南;82% 的医师对破伤风二级预防的概念模糊。“这个调查结果出来后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改变医务人员的认知迫在眉睫,因此,我这双原先习惯于拿手术刀的手,也不得不经常拿起话筒和笔杆,通过学术交流和健康教育,不断引导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改变认知,持续提高诊疗水平。”王传林如是说。

防治方法偏差:朋友回京后无处注射第二针破伤风疫苗

“关注破伤风疫苗这件事,源于朋友的尴尬,”王传林介绍,2009年,一位朋友从香港回北京后找到自己,说是需要打破伤风第二针,但找了很多社区医院和医院都不给接种,也不知道他接种的是什么类型的破伤风针,不得已这位朋友找到了他。

在我国,成年人打的破伤风针,指的是在受伤以后,通过注射破伤风的抗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来获得抗体产生保护,一般只注射一针,对于过敏人群也会在两个半小时内分次注射完成。“朋友口中的“破伤风针”,不像是我们一般注射的破伤风的抗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更像是破伤风疫苗,”王传林说,我国破伤风疫苗指的是儿童接种的组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或者白破疫苗中的“破”,是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剂,而并没有给成年人接种。

“身为一名急诊外科医生,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病人的痛苦与无奈,在我的工作中也时常见到破伤风患者,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昂贵,若无医疗干预,病死率可接近100%,如果有更好的防控办法岂不是更好。”王传林就这样,碰上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再也不曾放下。他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国外对于破伤风的处置与我们国内完全不同,在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的国家都几乎不再使用被动免疫-TAT,而是采用主动免疫的方法,终身定期地接种疫苗。

对于重症患者,王传林教授格外留意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健康时报记者 牛宏超/摄

“我国每年使用‘破伤风针’是发达国家上万倍,而我国每年的破伤风发病率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容易得病吗?”王传林认为,是我们预防策略出现了偏差!

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王传林介绍,我们常规打的破伤风针,也就是被动免制剂,都是外源的抗体,虽然可以先帮自身抵挡毒素一阵时间,但是外来的物质有可能让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副反应,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而且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并不长,一般7-10天,即便是用昂贵的人免疫球蛋白,最多只能在体内停留28日。况且,生活中有大量的患者受伤后并没有到医院进行诊治,当然也就不可能注射“破伤风针”,致使我国的破伤风发病率及误诊率居高不下,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