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手机成退休生活“伴侣”?南昌五旬阿姨患干眼症,误认眼里进了异物

时间:2025-09-15 16:44 来源:互联网
字号:

闭眼总觉得有东西在磨,反复揉眼却什么也找不到——今年55岁的张阿姨近几个月来被这种“莫须有”的异物感所困扰。她不曾想到,这竟是干眼症在“作祟”,而其长期睡前刷手机、睡眠质量差的习惯,正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日前,张阿姨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通过强脉冲光治疗配合家庭护理,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该院角膜及眼表病科黄海主任医师提醒,中老年人已成为干眼症高发人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睡眠不足等现代生活习惯,正悄然加剧这一趋势。

以为是异物入眼,检查后发现是干眼症

今年刚退休的张阿姨,原本期待闲适的晚年生活,却被眼睛的不适打乱了节奏。“总感觉眼里有东西,一闭眼就磨得慌,揉来揉去什么都找不到。”她这样描述道。

在女儿的坚持下,她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接诊的黄海主任经过问诊和详细的裂隙灯检查,排除了角膜异物、倒睫等常见问题,却得出了一个让张阿姨意外的诊断结果:她并非眼里“进了东西”,而是患上了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

“患者眼表并未发现真实异物,但其睑板腺分泌的油脂质与量不足,导致泪液蒸发过快,眼球表面无法得到有效润滑。”黄海主任医师解释,“这种干燥和摩擦感,被大脑误解为‘有异物存在’,是干眼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睡前长时间刷手机、睡眠差是重要诱因

追问生活习惯时,张阿姨坦言,退休后生活清闲,反而有些无所适从。“白天晚上都躺着看手机,刷短视频、看小说,经常看到凌晨一两点。睡不着就更想看,越看越睡不着。”

黄海主任医师指出,这种生活习惯恰恰是干眼症的重要诱因。“一方面,长时间专注盯屏幕会显著减少眨眼次数,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蒸发加速;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差直接影响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和睑板腺的正常分泌。两者叠加,加速了干眼的发生与发展。”

他表示,近年来,像张阿姨这样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而罹患干眼症的中老年患者明显增多。“很多人退休后以手机为伴,却未意识到其对视健康的潜在威胁。”

系统治疗+行为干预,多管齐下缓解症状

针对张阿姨的病情,黄海主任为其制定了“强脉冲光治疗(opt)”结合家庭护理的系统方案。

他介绍,强脉冲光技术可通过光热作用融化眼睑内凝结的脂质,疏通堵塞的睑板腺,改善油脂分泌质量;同时还能减轻眼表炎症,打破干眼与炎症的恶性循环。一个疗程结束后,张阿姨的异物感和干涩症状明显减轻。

除此之外,行为干预同样被列为治疗的关键环节。黄海主任特别叮嘱张阿姨培养良好作息习惯:“首要的是减少睡前手机使用,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同时有意识增加眨眼次数,定时远眺,并可配合每日眼睑热敷和清洁。”

专家提醒:干眼非小病,需科学认识及时就诊

“以前根本没听过‘干眼’也是一种病”,张阿姨的经历并非个例。黄海主任表示,许多人仍将干眼视为普通的疲劳或不适,自行滴眼药水了事,未能得到规范诊治,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他强调,干眼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成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除了睑板腺功能障碍,还有水液缺乏型、混合型等干眼。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期管理,绝非一瓶眼药水就能解决。”

他建议,若出现持续眼干、眼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疲劳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尤其是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女性等干眼高发群体,更应提高警惕。”(通讯员 王璐)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