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评谈

中国中医科学院齐国田讲述中药治疗脑血管病

时间:2019-06-03 16:25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新鲜中药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是指因脑部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中医病名为:中风,提示此病发作急剧,如风邪的致病特点,同时中医认为此病的发作和自然界的外风以及机体的内风均匀一定的关系故名为中风。从病理分型上来看,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类,以缺血性中风多见。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高发病率、高致残率是中风病的常见临床特征,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该病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风后一年复发率为10%,5年内复发率达30%,每次发病都可能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或致命,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风病的有效治疗与患者疾病控制及预后关系密切,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新鲜中药治疗中风病是指将新鲜中药煎煮口服、鲜药榨汁口服或新鲜外敷,极大的保留了药物的活性成分,药效更佳。本文重点分析新鲜中药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医院收治50例中风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36+10.21)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21+10.2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精神意识正常;(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伴有严重恶性肿瘤患者;(3)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辅助吸氧治疗、预防感染治疗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治疗,根据患者的辩证类型采用个性化中药方佐治疗,运用我院齐国田主任脑血管专方(羚羊角粉、全蝎、蜈蚣、白僵蚕、竹茹、陈皮等)的基础上通过辩证加减具体如下:

(1)风痰瘀阻:鲜天麻30g、法半夏10g、鲜白术30g、、鲜香附15g、鲜丹参30g、鲜葛根30g;(2)气虚血瘀:鲜黄芪30g、鲜柴胡10g、新红花10g、桃仁10g、鲜当归20g、鲜葛根30g、鲜北沙参30鲜牛膝30g;(3)痰热内闭:鲜白茅根50、鲜天麻20g、鲜石菖蒲30、天竺黄10g、鲜丹参20g、鲜垂盆草30g;(4)痰热腑实:全瓜蒌10g、鲜丹参30g、10g鲜大黄10g、鲜鱼腥草30、鲜黄芩30、枳实15g;(5)阴虚风动:鲜地黄30g鲜天麻20g、鲜葛根30、鲜夜交藤30、钩藤30g、鲜丹参30g、鲜白芍15g。

根据患者证型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使用冷水没过药材5cm煎煮,煎煮35min后,取300ml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

观察组:采用新鲜重要治疗,在对照组方佐的基础上,榨汁治疗。

1.3判定标准

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病损程度: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的资料数据用 (%)率表示,同时采用 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其次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最后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25202388.0

对照组25153772.0

X2

12.314

p

<0.05

2.2两组患者病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程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病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257.72+2.105.23+3.32

对照组257.73+2.306.12+2.14

t

0.2763.047

p

>0.05<0.05

3. 讨论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有病情严重、发病危急的特性。临床防治中风病过程中难度较大,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患者病损程度是防治中风病的主要目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康复水平的提升十分关键。

从中医角度来说,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在《内经》至唐宋时期盛行外风论,是由于正气先虚然后风邪偏中于身之半,以致营卫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半身不遂之偏枯。金元时期以内风论盛行,又称为肝风,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病理表现。近代将内外风相结合,又包括“火、气、痰、湿、瘀、等因素相关,进一步提高了对中风病的认识。中风病的防治过程中,早期识别中风先兆显得尤为重要,金元时期的朱丹溪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就是说,任何不明原因的眩晕都可能是中风病前的预兆,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了“元气既亏之后,未得半身不遂以前,有虚症可查乎”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中风病其病理演变是一个渐进以质变的过程,平时的饮食起居,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平时急躁易怒火气冲逆,迫血上涌诱发中风(老年人生气)过度劳累,导致气虚,血性无力,经常饮酒,酒多者,助阳化火,诱发中风,吸烟、熬夜、高能量饮食,古人也有“肥人多中风也”之说都能使五脏的津液、精血耗伤,正像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说明了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存在新鲜中药的用药史,新鲜中药在治疗疑难病方面优势明显。比较传统煎煮型中药,新鲜中药能够保留中药完整的药物活性成分,可以保留药物原有的形态结构。相关研究表明,挥发油为大多数中药的活性成分,传统煎煮或遇光极易发生变质。新鲜中药可良好的保护这一活性成分,直接口服新鲜中药的能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保证药物质量。本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程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鲜中药治疗中风病效果更佳,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风病患者采用新鲜中药综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的治疗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不论在中风病的急性期、康复期以及预防方面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介绍

齐国田,男,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中医心脑病、老年病

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鲜药基地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小辉)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