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首都健康卫士刘景院:处理复杂的重症,很烧脑,也很有成就感

时间:2022-09-22 16:23 来源:互联网
字号:

9月初,开学季,北京几所高校相继出现疫情,确诊的学生在地坛医院接受救治。虽然没有重症病例,但作为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刘景院,还是时常参与学生们的病情会诊。身为科室主任,刘景院的日常工作,注定是与严重的传染病、感染病打交道。从非典、人感染H7N9禽流感到新冠肺炎,刘景院和团队坚守临床一线;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肆虐之际,刘景院带领团队负责北京的筛查工作,守卫国门安全。他成为站在传染病重症患者与死亡之间的人,他说,“能捞(救)一个算一个。”

重症监护室内,刘景院(右二)为流感病例上ECMO支持。受访者供图

学生时代跟室友约定学医

时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刘景院立志学医,也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刘景院上高一时,父亲生病住院,病情比较严重,这对当时的母亲来说,仿佛天塌了一般。每到周末,刘景院就从学校赶到医院看望父亲。村里卫生所是刘景院此前对医疗机构的全部理解,第一次来到医院,他开始感觉到患者的痛苦和家人的无助,一种想法也开始萌生:如果自己能帮到父亲,帮助家里人,该有多好。看到医护人员能解除患者的痛苦,他开始感受到这个职业的神圣之处。要学医的想法,第一次在刘景院心里扎了根。

1988年夏天,刘景院从高考考场走出,估分、报志愿是他接下来要面临的重要选择。在班里常年排第一的他,预估自己的高考成绩应该不错。虽立志学医,但亲戚朋友中此前并没有人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刘景院无从打听该报考哪所学校。后来,他从另一位同学那里听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不错。当年,北京医科大学在陕西计划招生8人。刘景院觉得自己预估的成绩应该有希望,就大胆地填报了高考志愿。最终,他成为北京医科大学那年在陕西录取的八分之一,当年立志一起学医的室友,也如愿就读医学专业。

几年的大学时间很快过去,从学校毕业后,在留京与回老家之间,刘景院的第一选择是回家,他已经联系好西安当地的医院。后来,有同学开始劝他留下,综合考虑下,1993年,刘景院来到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工作。

筹建重症医学科全院第一个报名

工作之初,地坛医院全部工作以传染科为主。那时候,麻疹、脑炎(乙型脑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医院还有专门的“乙脑班”,每到高发季节,就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救治队伍。刘景院就是常常被抽调的对象。他坦言,自己对重症救治的理念、设备等,其实并不是特别熟悉。患者发病后,往往也会涉及多学科的问题,每当面临相对复杂的情况时,就得邀请其他医院医生会诊。那时候,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高精尖设备非常少,喜欢挑战的刘景院觉得,这样的诊疗工作“有很多不足,缺乏救治重症患者的新设备和技术手段”。

与此同时,医院也还缺乏专业的重症医学人才。毕竟,传染病患者的救治,需要重症医学支持。在刘景院工作的第三年,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开始着手成立重症医学科。早年在北医三院实习时,刘景院就被重症医学科的“能力”震撼,“一些特别严重的患者,经过重症医学科的努力,可以完全恢复。”于是,一听到筹建重症医学科的消息,喜欢挑战的刘景院,成为全院第一个报名的住院医师。

到1996年,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这就意味着,传染病患者也能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此前,出于防止传染病传播等综合考虑,国内各大医院不允许传染病患者进入ICU。刘景院也开始跟着新的科室、新的救治理念一同成长。

非典期间坚守至全国最后“关科”

工作中的“凶险”还不止如此。很多时候,刘景院和同事们还是“挡”在重症传染病患者和死亡之间的那个人。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AK007)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