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聚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升医学人文关怀

时间:2024-11-12 09:3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对病人的关怀、尊重为目标,体现着医学对生命的态度。近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这是国家层面首个关于推动医学人文建设的专项文件,更加凸显了深度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行动方案》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对此,人民网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

人民网:如何看待医学人文建设政策文件的意义?

郭莉萍:医学是关乎人的科学,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紧密相连。它既有科学属性,也有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了更高层级的需求,包括对关怀和尊重的需求。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出台了这份《行动方案》,以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主要目的。

人民网:《行动方案》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郭莉萍:它主要解决的是医学人文在实践中的落地问题。《行动方案》指出,医学人文教育要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在院校教育阶段,除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医学生从与病人和家属接触中真正看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真正学会做什么、怎么做。在社会服务阶段,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服务、文化建设三方面,这打破了医学人文关怀仅是一线医务人员职责的误区,实需全员参与,涉及制度、就医流程、医院环境、特殊人群关注及全院职工的人文认知等。

医学人文关怀不仅仅是行动,它还应该是一种信念和态度,而这种教育要从医学院就开始,并且要内化为信念,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得以显现。

人民网:如何贯彻落实《行动方案》?

郭莉萍:我们注意到现在国内大部分医学院和教学医院都有医学人文课程,但这两个阶段的医学人文教育并未能很好融合。因此,在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方面,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教师和医务人员共同设计课程、共同讲授课程。

此外,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由于患者数量众多、医生时间有限等原因,医患沟通可能局限于疾病本身。为增进医患沟通的效果,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各地需均衡配置优质医疗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机构需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诊疗时间,为沟通创造更多机会。同时,引入社工和志愿者,以弥补非医学问题沟通时间的不足,《行动方案》对此也提出了详尽的建议。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