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全球洗手日:生活中这十大场景要科学洗手,你知道吗?

时间:2023-10-23 09:59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日常生活场景广泛存在致病菌污染问题,接触后如果不能及时洗手,就有可能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科学洗手”非常重要。如何“科学洗手”从而保护个人及家庭健康呢?

时值“全球洗手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舒肤佳及京东共同推出了《2023科学洗手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倡议书》研究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场景的取样样本均有致病菌检出,致病菌检出率100%,反映出公共场所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快递收发及分配中心、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地铁)、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和医院的致病菌检出率和种类均较高,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

这意味着,随着日常生活场景日益丰富,建立在不同生活场景下全面、系统的洗手意识,养成科学的洗手习惯被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只是“饭前便后洗手”还不够 生活十大场景要科学洗手

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手,当“菌从手来,病从口入”成为“老生常谈”,养成洗手抑菌的好习惯也已经成为大众共识,大众对于洗手的意义和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普遍较高。《倡议书》研究数据显示,大约92%的受访者了解“七步洗手法”,但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可以在生活场景中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许多人认为“饭前便后”才需要洗手抑菌。

虽然洗手重要性以及科学洗手的认知已基本到位,但公众的良好洗手习惯并未完全养成,对于洗手场景的认知以及正确洗手方法的践行仍需提升。因此,《倡议书》聚焦生活中容易滋生致病菌的“十大场景”,广泛传播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帮助更多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从中受益。

《倡议书》研究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各类环境场景中的主要优势菌,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则更趋于特定场所。本次《倡议书》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提醒公众应该提升对于洗手场景的认知,在相关场景下注意个人健康防护,勤洗手并使用正确的科学洗手方法,减少感染致病菌的几率。

因此,除了掌握“七步洗手法”之外,在生活中的“十大场景”提高洗手抑菌的频次也非常重要。

建立科学洗手习惯 对促进大众健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全民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对于促进大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卫生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政策指导下,与权威机构、权威医学领域专家联手加强全员健康教育,增强全民洗手意识,守护公众健康还需更多努力。

关注健康生活,于细微处出发。本次舒肤佳联合权威机构推出的《倡议书》,不仅了鼓励大众提升洗手频次并使用正确洗手方法,更是希望号召大家都能从生活场景这样的小细节着手,不断养成“洗手抑菌”这样的良好习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倡议书》还建议,持续强化公众对“七步洗手法”等标准洗手程序的认知以及普及十大洗手场景教育仍然非常必要,同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教。作为关心中国全民健康的企业,舒肤佳已连续14年坚持提倡健康洗手习惯,向大众宣传正确的健康洗手知识。2022年,舒肤佳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发展中心一起开展“健康传中国,洗手在行动”公益活动。据悉,该活动目前以多种形式落地。

一是联合专家和相关机构共同推出“科学洗手10要点”;二是在商场、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参与性较强的科普公益活动,向公众传递正确洗手的理念;三是与相关科研机构一起,依托科普公益活动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活动经验,形成专业报告。

10月14日,全球洗手日前一天,舒肤佳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于北京“水立方”(全称国家游泳中心)再次启动2023“健康传中国,洗手在行动”公益活动。推出《2023科学洗手倡议书》,倡议“十大场景,科学洗手”。

同时,舒肤佳还联合新华网推出了《十大场景洗手歌》音乐短片,不断强调“科学洗手”在守护全家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号召大众养成“十大场景,科学洗手”的健康生活习惯。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人、卫生健康行业协会代表、医学专家、新闻媒体代表、企业代表、博主代表,以及特邀欧阳夏丹作为主持人,共同参与此次健康传递公益活动。

舒肤佳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举办的“健康传中国,洗手在行动”公益活动于北京“水立方”正式起航,在此倡议公众“十大场景,科学洗手”,从洗手这件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卫生习惯;呼吁社会各界加入这一行动,共同推广正确洗手知识,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舒肤佳亦将专研健康,守护国民的健康生活,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