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8月31日,由人民健康及中国肿瘤MDT(多学科诊疗)联盟联合发起的“肿瘤医生多学科诊疗专病培训项目”走进辽宁沈阳。现场,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宏旭围绕做精做强肿瘤专科、提升多学科协同诊疗能力、打造“辽肿”高质量发展样板等议题,分享了医院的创新实践和阶段性成果。
“作为肩负国家肿瘤防治使命的公立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刘宏旭介绍说,为解决肿瘤患者在不同医院、多个科室间反复奔波的难题,医院早在2015年便组建了覆盖14个常见肿瘤种类的MDT团队,逐步推动肿瘤诊疗从“单兵作战”迈向“协同作战”的新阶段。随着数字化进程深入,医院进一步搭建起线上MDT流程,形成以病种为单位的“一站式”诊疗平台。目前医院还率先推出肺癌、胃癌、肠癌和神经肿瘤初诊住院患者全覆盖免费MDT。
刘宏旭认为,MDT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持续的流程优化与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医院在推进MDT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细分尚未完善、各专业间协同机制不够畅通、学术壁垒有待进一步打破等。对此,应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平台构建等措施,系统推进MDT模式落地落实。
“在技术革新与专科建设方面,医院持续引入和更新尖端诊疗设备,加速技术革新与迭代的步伐。”刘宏旭说,目前医院拥有肿瘤护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胸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得益于这些临床技术优势积累,医院多个核心专科实现跨越式提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在刘宏旭看来,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做好院内的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协作,更要做好肿瘤的预防和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据刘宏旭介绍,辽宁省肿瘤医院积极推动城市“五癌”和农村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国家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辽宁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2024年完成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5.1万人,累计培训来自辽宁省14个市的筛查与早诊技术人员700余人次。在大力普及筛查的同时,医院在精准化筛查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2023年,医院创新开发乳腺癌和宫颈癌移动筛查车,将先进的筛查技术、优质的人才资源和高效的服务模式,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
今年恰逢辽宁省肿瘤医院建院50周年。刘宏旭深情回望道,1975年,为响应国家加强肿瘤防治工作的号召,肩负起全省肿瘤防治规划的重要使命,辽宁省肿瘤医院正式成立。如今,医院已经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是集肿瘤防治、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中心。今年,沈抚院区也将投入运营,标志着医院正式开启“一院两区”的新格局。“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新技术、深化学科内涵、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扩大区域辐射影响力,为增进百姓健康福祉贡献力量。”刘宏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