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们的考验已经不止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层面。据媒体报道,近日,网上出现 “幻阳症”的说法,一些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新冠感染的诸多“症状”。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这部分人受周围环境影响或者接触相关信息太多,而导致较强的自我暗示。他表示,如果通过专业意见的解释能够减轻焦虑,放下担心,就无大碍。
陆林是国内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2020年起,陆林及其团队就在进行关于新冠感染者精神心理健康情况的课题研究。
“新冠疫情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中全球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着焦虑、抑郁、失眠以及社会交往的问题等等。”陆林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道。
陆林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如今,全球约有超过十亿人受不同程度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会给我们的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影响”。
陆林提到,医护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都是疫情相关精神问题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他介绍,一项来自21个国家,共涉及97333名医护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中有21.7%在疫情期间有抑郁症状,22.1%的人有焦虑症状,21.5%的人提示有创伤后应激症状。
据陆林解释,儿童由于居家上网课,学习效率较低,缺少同伴交流以及受到家长长时间的关注,也会表现出焦躁,易怒。部分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老年人,容易产生疑病现象,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对疫情过度担忧,引发焦虑抑郁。
陆林表示,为了使全社会层面达成共识,最大限度降低误解与矛盾,需要政府、专家等合作共同加大相关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普通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降低群众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疾病的产生。
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升全社会精神心理服务能力,推动针对人群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诊疗模式。
他提出,首先要重视精神心理学科的建设,加大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疗网络,实现在所有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所有地级市设立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县级市除专门的精神心理科和人员外也需配备相应的诊断治疗设备等。
其次,需提升基层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乡镇和社区能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让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能在基层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得到治愈和康复,提高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有必要组建相关专家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纳入专家力量,决策时应当听取专家组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领域专家应秉着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在相关问题上积极发声,对大众进行客观、真实的科普,缓解群众焦虑与压力。(韦香惠)
三联小编通过三个方面对金银花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希望经常食用金银花的朋友
香蕉和芭蕉的区别已经逐步被人们了解,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营养价值高而
如何让老百姓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路,急救更高效,住院更省心?近日,安徽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
如何让老百姓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路,急救更高效,住院更省心?近日,安徽
刮痧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并不是每一个
五年磨砺,一朝亮剑!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一般而言,实施药品价格干预的主体是广义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障部门。充
研究人员为寻找中国汉族人群主要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