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刀尖上的舞者:天坛医院李学真的神经外科守护之路

时间:2025-11-07 11:44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室里,一把显微手术器械在0.1毫米级的精度下游走于脑血管与神经之间。主刀医师李学真始终保持着专注的姿态,这样的场景,在他36年的从医生涯中重复了成千上万次。作为神经外科学中心的副主任医师,他用稳健的双手在生命禁区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三十余载深耕,铸就技术标杆

1989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李学真怀揣着对医学的热忱,踏入了天坛医院的大门。一年后,他正式投身神经外科领域,在王忠诚等老一辈医学专家的指导下开启了钻研之路 。神经外科被喻为"外科皇冠上的明珠",手术操作精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患者瘫痪、失语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李学真在科室领导安排下在神经外科各个专业组轮转学习,从外伤组的基础诊疗到小儿、脊髓、脑瘤、脑血管病等亚专业的复杂手术,他逐一攻克,积累了全面的临床经验 。

2007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后,李学真已能独立完成多种疑难危险手术,形成了稳健、细腻、灵活应变的手术风格。他擅长处理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颅内肿瘤,以及椎管内肿瘤、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尤其在高难度手术中展现出卓越造诣。山东淄博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术后无偏瘫、无失语,恢复良好;四脑室底室管膜瘤患者,肿瘤与脑干及椎动脉分支紧密粘连,他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并实现全切,患者术后两天即可拔管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曾成功救治一名颅内巨大肿瘤引发脑疝的急重症患者,在患者两次出现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快速急救处理与急诊手术,最终实现肿瘤全切,患者10天后便能搀扶行走。

医道传承,让技术之光燎原

"手术的目的不仅是切除肿瘤,更要在安全前提下为患者保留最佳生活质量。"这是李学真常说的话。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他始终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神经保护优先"的原则,重点关注神经出脑干和内听道口两个关键部位,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提高手术精准度,在全切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面听神经功能 。对于椎管内脊膜瘤的治疗,他带领团队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显微手术技巧,通过娴熟操作与合理入路选择,实现63例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多年来,李学真不仅在临床一线攻坚克难,还致力于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承。他发表了《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效果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42例临床总结》等多篇论文,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 。作为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带教老师,他还探讨优化带教方法,为学科培养后备力量 。此外,他多次受派前往内蒙、甘肃、贵州、山西等地开展手术指导,将先进技术带到基层,赢得当地医生与患者的广泛认可 。2025年初,他还亲临东平县人民医院指导颅脑肿瘤手术,为当地医疗团队注入信心与力量。

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尊严

从医三十余载,李学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在门诊诊疗中,他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根据病情精准判断治疗方案。对于直径三公分且与矢状窦有距离的脑膜瘤患者,他明确指出"此时手术可轻松全切且风险低",为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面对焦虑的患者及家属,他总能以专业的判断与温和的态度缓解其紧张情绪。

如今,已年近六旬的李学真依然坚持每周四上午出专家门诊,在神经外科肿瘤七病区和手术室之间奔波。在好大夫在线平台和他的微博上,他分享的病例分析与治疗建议成为患者了解病情的重要参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他指导过的手术团队仍在践行着他的诊疗理念。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一直站在手术台前。"李学真用三十六年的坚守与担当,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与使命。在神经外科的方寸天地间,他以刀为笔,以技为墨,书写着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