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新闻

潞河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三岁儿童室间隔缺损微创介入全降解封堵器治疗——开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无痕”新时

时间:2025-10-09 10:16 来源:北京潞河医院
字号: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翟光耀主任团队传来好消息:在医疗部的大力支持下,心内科翟光耀主任带领小儿心脏介入团队和心脏超声团队与麻醉科紧密配合,为一名3岁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成功实施了“经导管微创介入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这是潞河医院首次将可完全降解的封堵器应用于低龄儿童室间隔缺损治疗,其成功标志着潞河医院心内科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是在追求“无痕”和更佳远期预后的技术创新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正式迈入“介入无植入、材料可降解”的新阶段,为患儿带来更安全、更符合生理需求的“无痕”治疗方案。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传统治疗中,介入封堵术虽已成熟(通过大腿根部股静脉穿刺,将金属材质的封堵器送到缺损处“堵住漏洞”),但金属封堵器需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带来远期并发症风险(如金属离子释放、心脏内膜磨损、影响未来磁共振检查等)。尤其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金属异物的长期存在始终是家长和医生的隐忧。

此次使用的全降解封堵器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其核心创新在于:在完成封堵缺损的“临时支撑”作用后(通常3-6个月),材料逐渐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被人体完全吸收,心脏内仅留存自然修复的“疤痕组织”。这一设计既解决了传统金属封堵器的长期隐患,又保留了介入治疗微创、恢复快的优势,尤其适合儿童患者。

患儿林林(化名)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直径约4.4mm),虽无明显症状,但持续左向右分流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等远期并发症,需及时干预。考虑到患儿年龄小,体重仅14.5公斤,心脏结构精细且处于快速发育期,传统金属封堵器存在尺寸固定、不可调适等问题,经过多学科讨论决定采用全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通过超声实时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及对周围结构的影响,确认无误后锁定封堵器。整台手术仅用时90分钟,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查房时,林林已经能下地正常玩耍,复查超声显示封堵效果理想,预计次日即可出院。

翟光耀介绍:“此项技术是'儿童先心病治疗的里程碑'。此前,全降解封堵器已在成人房间隔缺损治疗中开展应用,但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幼儿的室间隔缺损解剖结构更复杂,对封堵器的尺寸精度、降解速率要求更高。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术前超声的精准测量、封堵器的个性化定制,以及术中多模态影像的联合引导。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我们不仅要治好病,更要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未来。”林林的父母表示:“孩子出生后体检就发现有心脏杂音,我们一直希望用最微创的方法治疗,又担心金属封堵器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医生告诉我们,这个‘可降解的封堵器’就像一颗‘临时种子’,等心脏长好了就会慢慢消失,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20万例,其中室间隔缺损占比最高。全降解封堵器在儿童低龄患者中的应用,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潞河医院心内科将持续优化全降解封堵器的适应证,如更大范围的缺损类型、不同年龄层患儿,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化推广,让每一个先心病孩子都能获得最合适、最安全的治疗,真正实现治愈疾病,不留痕迹。同时也提示家长们,室间隔缺损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气促等,部分患儿可无症状(通过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若孩子有相关表现,建议尽早就诊心内科或儿童心血管专科,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方案。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康)

健康新闻 | 今日新闻 | 头条资讯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yisheng.12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