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着“初级农产品”的药材,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神药”;身着白大褂的老人,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打包;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以躲避违禁词审查。近期,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菜市场摆摊售卖自制药品、在电视上“违背祖宗决定”献出“祖传秘方”、在黑诊所里冒充专家坐诊开方、团伙分工线上线下一体实施医疗欺诈……这些都是“神医”“神药”的传统做法。相比之下,“神医”“神药”寄生于网络直播间,在直播带货的掩护下,非法行医大行其道,是一种全新的做法。
医疗欺诈也在创新,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尤其要看到,这些新骗术具有更强的欺骗性。主播口中的“囊什么肿、息什么肉、疙里疙瘩、鼓里鼓包”等词汇,分别对应囊肿、息肉、结节、甲状腺肿大等医药类术语;额头热热的、嗓子咳咳的、阿嚏阿嚏的,则代指发烧、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还容易让人想到新冠感染症状。此类用词虽然奇葩,却能躲避平台的违禁词审查。
此外,站在主播身边穿着白大褂的老人虽然一言不发,却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暗示作用,让网民误以为老人就是资深中医,其手里摆弄的农产品就是中药。但主播并不直接说破,只说“初级农产品”确实是“中中”配方,老师也是“医医”。农产品与“神药”、老农与“神医”可以暗自切换,进而浑水摸鱼,让人防不胜防。
民众对一系列新做法没有防骗经验,因此更容易上当受骗。揭开其遮羞布,露出其医疗欺诈的本质,方能帮助民众尽快提升辨别与防骗能力。民间对于食药同源存在一些误解,误认为可以入药的农产品被当做药品销售无可厚非,但无资质人员在直播间公然销售药品,无论其“马甲”多么华丽,也都涉嫌违法。多掌握一些医药知识与法规,不迷信民间秘方、偏方,直播间的非法行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网络直播成为“神医”“神药”行骗的工具,直播平台责无旁贷。医疗欺诈有善变的手段,平台监管就要有不变的慧眼和高超的自净能力。比如既然平台违禁词审查难以发现不断变换的暗语代称,动态更新违禁词、畅通网民举报渠道等做法,就应该及时补位。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让有过医疗欺诈污点的主播无法改头换面再次行骗,方能避免“神医”“神药”再次进犯、屡禁不止。
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打击非法行医更应及时更新观念、改换方式,将监管的触角伸进直播间,鼓励知情者大胆举报,加大惩戒力度,让监管不力的平台付出更大的连带代价,建立区域协作监督机制等,才能快速适应网络直播跨区域、隐匿性强等特点,将直播间“行医”乱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联小编通过三个方面对金银花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希望经常食用金银花的朋友
香蕉和芭蕉的区别已经逐步被人们了解,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营养价值高而
如何让老百姓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路,急救更高效,住院更省心?近日,安徽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
如何让老百姓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路,急救更高效,住院更省心?近日,安徽
刮痧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并不是每一个
五年磨砺,一朝亮剑!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一般而言,实施药品价格干预的主体是广义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障部门。充
研究人员为寻找中国汉族人群主要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