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例特殊的工伤案件引发关注。一名大韩航空乘务员因胃癌去世后,韩国有关部门首次将这一事件认定为宇宙辐射工伤。韩国劳动福祉公团透露,该名乘务员从19...【详情】
冰雪天气来袭,为确保生活生产安全,要做到以下几点。 出行时,最好穿防滑防水的鞋子。尽量穿鞋底花纹较多的鞋,以增强行走时的摩擦力,避免摔倒。当降雪较大时...【详情】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图为山东某制药公司的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院士访谈】 ◎本报记者 张佳...【详情】
他们发现了一座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类突触(NsMJ)。通过类突触,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动脉舒张,诱发大脑功能...【详情】
当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详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增多,粗粮和多纤维食品摄入减少,导致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产生更多毒素,...【详情】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让权威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深入人心,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特别推出“医路陪伴 健康跨...【详情】
编者按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属于人体保护性措施,能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但咳嗽产生的飞沫能够传播细菌或病毒,进而传播疾病,所以无论是...【详情】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让权威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深入人心,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特别推出“医路陪伴 健康跨...【详情】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那么,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哪些人群适合做减重手术?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科学管理? 1月4日16:00至17...【详情】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李恒)当前正值元旦假期,人员流动增多,冬季呼吸道疾病的传染风险加大。专家提示,节日期间,要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详情】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国潮盛典”晚会在北京举行。格力、中国飞鹤、小米等公司荣获“2023国潮创新榜样先锋品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培育国...【详情】
近期,以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较为活跃,上海全市各大医院呼吸科,特别是儿科诊室接诊量增大。近日,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走访时...【详情】
日前,首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国医名师走进中国药谷系列活动举办。各位中医专家以“医药圆融 产业大兴”为主题共议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详情】
近期,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会上提到进入秋冬季以来,城乡居民特别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对...【详情】
12月3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正式揭牌,全面开诊,首批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上海一院)的十位专家开始坐诊,开启“蚌埠模式”。据悉,这是安徽省...【详情】
12月30日,江西省首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中国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详情】
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和要求,强调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详情】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高蕾)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日前联合印发《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资源共享与转介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的精...【详情】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董瑞丰)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详情】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却也是一种隐匿又凶险的疾病,因其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很多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姑...【详情】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嗓子里老有痰等情况。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运动健康管理师陈莞婧...【详情】
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正在和...【详情】
参加“夕阳红”老年旅行团、吃社区老年食堂、穿“老年鞋”、上老年大学兴趣班……年轻人一次次地“闯”进银发消费场景,被网友调侃为“蹭老式消费”。 很多年轻...【详情】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当有人开始哭泣时,其他人常常会感到同情和关心,但其背后的生物学原因不仅仅是激发了同情心。据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详情】